來自貴州民族大學蘆笙隊、貴州大學蘆笙隊和黔東南州等地的57個(民族民間蘆笙代表隊40個、747人,創編蘆笙代表隊17個、339人)蘆笙代表、1086名選手參加了比賽。于11月27日下午落幕。
本次蘆笙大賽,分為“民族民間蘆笙舞”和“創編蘆笙舞”兩個組別進行。經兩天的激烈角逐,最后,來自雷山方祥高排蘆笙隊獲得“民族民間蘆笙舞”第一名,獲得獎金1萬元,來自雷山郎德文旅公司蘆笙隊、上郎德高排蘆笙隊獲得第二名,獎金各0.7萬元,來自西江鎮開覺蘆笙隊、凱里市開懷街道賽瓦蘆笙隊、凱里金泉湖蘆笙隊獲得第三名,獎金0.4萬元;來自西江千戶苗寨藝術團蘆笙隊獲得“創編蘆笙舞”第一名,獎金1.1萬元,來自岔河小學蘆笙隊、貴州大學蘆笙隊獲得第二名,獎金各0.8萬元,來自凱里舟溪小學蘆笙隊、凱里三棵鎮民族中學蘆笙隊、雷山錦雞舞蘆笙隊獲得第三名,獎金各0.5萬元。每天吸引了上萬余名巴拉河沿線苗族群眾和游客紛至沓來觀看,熱鬧非凡。
據了解,郎德鎮享有“蘆笙舞藝術之鄉”的美稱,該鎮民族風情濃郁,苗族文化濃厚,民族歌舞盛行,這里村村有蘆笙,寨寨有場地,男女老幼能歌善舞。南猛村蘆笙舞曾代表中國到莫斯科出席世界青年和平聯歡節,以其古樸高昂的蘆笙舞曲讓外國人感受到東方苗族文化魅力,第一次把蘆笙藝術帶到國際舞臺,回國后南猛村被文化部命名為“蘆笙舞藝術之鄉”。南猛村還于2002年被世界旅游組織專家列入《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巴拉河鄉村旅游示范村寨。被聯合國專家列為“中國文化與發展伙伴關系項目村”。圖為表演現場。(張希才 張麗君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