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黨中央國務院幫助苗族人民創制了苗族文字,經過60年的運用和發展,苗文在保護、傳承和發展苗族傳統文化,促進苗族地區教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苗文深受廣大苗族群眾的歡迎,并廣泛應用于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并涌現出一批愛崗敬業、品格高尚、業績突出的民族語文先進工作者。值此苗文創制6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增強廣大民族語文工作者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吸引更多雙語人才投身民族語文事業,經各市、州和有關單位推薦,省民宗委決定授予唐千文等30人“貴州省民族語言文字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2年2月,西江“雙語法庭”在雷山縣西江鎮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全縣第一個“雙語法庭”(漢語和苗語)試點單位。隨著西江“千戶苗寨”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游客數量的不斷增加,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障全鎮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有效化解法院干警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審判執行工作的語言障礙,西江“雙語法庭”堅持對法官進行“雙語”(苗語和英語)培訓,積極推進法官們懂得地方民族語言和英語常用語言,為當事人訴訟提供便利條件,切實為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帶來便利。李忠華為建設和維護西江“雙語法庭”做出了積極貢獻。
唐千文老師是著名苗族歌師唐德海的兒子,他在擔任雷山縣陶堯小學教師和校長期間,積極開辦苗文夜校,從事苗文普及,并帶領學校師生、村民群眾積極應用苗文掃盲,收集苗族民間文化,創作苗族文藝作品。在唐千文老師的積極努力和雷山縣民族工作部門的積極支持下,雷山縣在陶堯小學建立了陶堯苗文陳列室,記錄苗族文化和民族歷史,收藏有很多珍貴的苗文資料和古籍,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退休后,唐千文同志依然孜孜不倦地從事苗文普及推廣和研究,編著有《唐德海故事歌謠選編》、《陶堯苗文陳列室文編》等文集,豐富了苗學研究的原生態資料,母體資料和最基礎的資料,成為宣傳苗文的榜樣和楷模。 (余國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