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了,給我們村里面配備了‘第一書記’,送來了‘工程師’啊。”貴州省劍河縣岑松鎮六暗村黨支部書記劉光明指著正在施工的道路硬化工程心懷感激地說。劉支書口中的“工程師”就是劍河縣紀委選派到岑松鎮六暗村的“第一書記”楊順元。楊順元今年41歲,中共黨員,是劍河縣紀委預防腐敗工作協調指導中心主任,自從2015年3月駐村以來,為六暗村辦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贏得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
楊順元駐村的第一天晚上就睡在六暗村的村活動室里,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不是因為活動室的條件差、蚊蟲多,而是在思索著如何開展駐村工作才能更加有效解決人民群眾的困難,提高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
第二天,楊順元決定開始深入村寨走訪群眾,摸底調查當地生產生活狀況、弄清六暗村目前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摸清村情和民俗、掌握村情民意,然后再根據群眾需求對癥下藥,為民解憂。
通過走訪,楊順元發現六暗村的村民思想觀念落后,創新發展意識不高,還是停留在男耕女織的生活生產水平。為了有效提高群眾意識,楊順元決定先從整治村級黨建工作入手,以黨建促思想、以黨建促扶貧,于是幫助村委完善了內部管理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財務公開制度、三會一得制度、“四議兩公開”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及有關監督機制,規范黨員活動室和村活動場所,做到有標牌、黨旗、國旗、宣傳欄。組織村干部和黨員學習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群眾路線總要求,嚴格踐行“三嚴三實”的工作作風,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使他們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進一步了提高村干部素質,在村干部的帶動下,全村村民的思想意識也得到明顯提高。
“我們村的公路挖通幾年了,但是一到下雨天就太爛、太滑,車子根本無法行走。”楊順元在走訪六暗村村民劉秀才家時,劉秀和指著村頭的泥濘道路說。楊順元聽到這句話后心想:“要致富先修路,但是修出來的路不能通車行走,那老百姓也得不到發展呀。”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把這條路硬化起來,讓車子能行走,才能方便村民把農產品運出去,讓老百姓得實惠、能發展。于是楊順元通過多方聯系,積極向劍河縣交通部門爭取進村道路硬化工程項目,對六暗村6.5公里的進村道路進行硬化,預計工程總投資322.5萬元。
“爸爸,爸爸,我們的學校漏雨了,我的新衣服被打濕了······”在楊順元去六暗村六府自然寨的歐今河家走訪時,歐今河的小孩子歐秀平從外面推門近來,委屈地對他爸爸說道。據了解,六府小學原先是一棟舊木房,設有學前班和一二年級三個教學班,學生人數約50人,每當刮風下雨的時候就會有漏雨現象發生。楊順元看到這場景,心里不由得一酸。于是跑到劍河縣教育局爭取到六府小學教學樓及籃球場的修建項目資金約100萬元,修建一棟建筑面積300平方米,共3層,分為3間教室和3間辦公室的教學樓。為當地入學適齡兒童提供一個舒適、寬敞的校園環境。
同時,楊順元在駐村一年的時間里,還聯系村級人飲工程項目資金40萬元,完成了六暗村飲水工程高低兩個主蓄水池的修建及進戶管網的施工,解決了全村群眾飲水困難的問題。聯系縣幫扶單位生態建設局維修六府自然寨消防池1個,維修資金3000元,檢查消防池蓄水情況10次,檢查農戶200戶次,整改隱患5條······
就這樣,楊順元通過不停地走訪了一戶又一戶的農戶;不停地落實抓一個又一個惠民工程;不停地為當地村民辦了一件又一件的事實。默默地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實現同步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萬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