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推廣我州特色的人民調解經驗。積極探索總結和適時推廣了劍河縣“溫馨調解”、“民歌調解”、錦屏縣華寨村合約管理、臺江縣“五老調解”、三穗縣雪洞鎮與跨省接邊鄉鎮“六聯”機制、天柱縣渡馬鄉村級、鄉級調解和訴前調解“三道防線”機制等一批具有黔東南民族特色、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人民調解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在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推進“三調聯動”構建大調解格局。州局與州中級法院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與訴訟調解相銜接實施意見》的基礎上,與州政府法制辦聯合印發了《關于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共同推進“三調聯動”糾紛矛盾化解機制,實現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構建我州大調解工作格局。
——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成效顯著。在道路交通、醫療衛生、勞動爭議等重點部門建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隊伍,充分發揮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的積極作用。尤其是2014年成立黔東南州醫療糾紛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黔東南州醫療糾紛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州、縣成立了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全州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有力貢獻。近年來,全州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454件,勞動爭議糾紛102件,醫療糾紛47件。
——進一步夯實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全州司法行政機關不斷加強基層人民調解工作,加大人民調解培訓,配強配齊調解組織,建立糾紛排查化解定期分析制度,積極開展民間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將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五年間,規范建設人民調解組織2071個,配齊人民調解員5630人。全州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受理各類糾紛 53251件,調處成功率94%,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636件 ,防止群體性上訪245件 ,預防制止群體性械斗363件。(州司法局辦公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