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21點至22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羅亮權走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客中國之聲全國兩會特別訪談《做客中央臺》,圍繞脫貧攻堅話題,暢談了黔東南脫貧攻堅工作的難點,脫貧攻堅發展經驗,以及如何描繪黔東南發展藍圖等。
“作為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貴州,如今你所在州市的貧困面貌如何?扶貧攻堅工作的難點是什么?如何脫貧攻堅?如何描繪發展藍圖?”面對中央臺駐貴州首席記者周強的提問。
羅亮權說,黔東南州是貴州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十二五”期間,黔東南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戶為主要對象,工作精準到村,措施精準到戶,因地制宜推進扶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貧困人口由167萬人,減少為86萬人,7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現省級標準,103個貧困鄉鎮實現減貧摘帽。但目前仍有貧困人口86萬,減貧摘帽扶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
談到黔東南州扶貧攻堅的難點有哪些時,羅亮權表示,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目前雖然已經縣縣通高速,但是國道、省道特別是鄉村公路基礎設施仍然沒有適應人民群眾生活脫貧致富的需要。二是產業發展難度還是比較大,在邊遠鄉村,產業經濟人才比較缺乏,產業發展滯后。要發展產業,除了要有龍頭企業帶動,還要有能人來帶動。
在談到黔東南脫貧攻堅方面的探索和經驗時,羅亮權表示,黔東南的扶貧方式多種多樣,如“軍創貸”的利益聯誼機制,實行精準扶貧,“軍創貸”采取信用、保證、抵質押、擔保公司擔保等方式發放給借款人,重點是扶持返鄉創業的復原、退伍軍人,烈士遺屬、因工犧牲的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現役軍人家屬來解決創業資金難的問題。除了“軍創貸”,在當地還有村民入股,以現金分紅的方式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或采取成立扶貧攻堅合作社,積極探索有效的脫貧基金,引導貧困群眾走上抱團發展、盡快脫貧的快車道。
訪談最后,羅亮權說,面對黔東南州十三五時期82萬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的繁重任務和最難啃的硬骨頭。黔東南決定十三五脫貧目標分為重點攻堅期和扶貧成果鞏固期,既2016年至2018年為重點攻堅期,主要目標是實現全州精準脫貧82萬人以上;2019年至2020年扶貧成果鞏固期,用兩年時間鞏固重點攻堅期的成果。為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黔東南將突出抓好以下重點工作,一是加強交通水利電力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來改變貧困地區發展條件。二是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增強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三是加強貧困地區的資源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四是大力推進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鎮化,充分發揮好新型城鎮化對脫貧的輻射帶動作用。五是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的產業推進行動,加快全州山地農業現代化,要大力推進異地扶貧搬遷,確保要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記者 楊光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