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開啟之際,黔東南州大力實施大數據、大扶貧、大健康、大旅游等戰略行動,為各類人才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干事創業平臺。為緊抓人才事業迎來的大好發展良機,我州人才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四面施力,推動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在創新體制機制上深處著力。以兩個“1+3”政策制度體系為基礎,緊扣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因勢利導,體制機制創新完善上有新舉措。為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高端引領作用,新出臺《黔東南州高層次人才實績考核評價辦法》,強化對高層次人才的考核管理。為打破事業單位不同崗位之間任職年限不能合并計算,任職經歷互不認可等問題,新實施的《黔東南州州直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轉崗聘用管理辦法(試行)》,實現了三類崗位之間轉換流動。為切實突破制約我州非公企業人才隊伍發展的政策瓶頸,拓展人才政策覆蓋面,完成草擬《關于加強非公企業人才培育和建設的實施辦法(送審稿)》,待州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后下發。為進一步優化我州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提高急需緊缺人才待遇,穩定留住行業頂尖人才,完成草擬《黔東南州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補充規定二)》初稿。
在支撐脫貧戰略上精準發力。圍繞扶貧攻堅、同步小康戰略行動對基礎人才的需求實際,多措并舉做大做強農村技能型人才隊伍。以實施“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為抓手,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雨露計劃”為載體,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和技能技術認定評審力度,力爭實現農村人才總量和持證從業人數雙提升。以發展職業教育、開展校企合作為抓手,深入推進州縣兩級職業院校(學校)學科優化建設,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引進培養,力爭培養出一大批動腦動手能力較強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隊伍,有效破解“就業難”“用工難”并存的結構性難題。此外,積極搭建平臺,對農村電商、農村旅游從業人員等進行基本技能培訓。
在聚集緊缺人才上向外借力。圍繞重點產業(行業)人才急需緊缺實際,不斷加強柔性引才力度。一是按照省統一部署,積極向各級金融機構爭取支持,完成引進42名金融人才到我州各級機關單位掛職工作,不僅有效幫助地方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實際困難,還帶動掀起了關注金融、學習金融、運用金融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立足旅游資源優勢,參照引進金融人才模式,推動集中引進旅游人才到我州掛職專項引才工作,擬聚集一批優秀旅游人才助力我州旅游產業“井噴式”增長。三是為廣聚天下英才,借助“外腦”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獻策獻力,完成制定《黔東南州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制度(試行)》,擬誠邀國內相關行業有影響力的專家人才加入我州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團。目前,已有56名初步人選待提交評聘。
在工作推進落實上齊心合力。堅持靈活有效、規范協調的原則,持續建立完善協調推進、目標考核等工作機制,用制度驅動整合各方力量,促使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運行格局初步顯現。下一步,擬探索將人才工作納入各縣(市)及州直有關部門黨政班子年度綜合考評內容,并提高指標權重,突出強調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抓好人才工作,黨委常委、政府副職或部門副職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領域或行業系統的人才工作,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一起抓的領導責任體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