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煙草上繳財政1.095萬億元,今年要求是1.2萬億元。經濟下行,作為財政收入重要支撐的煙草行業壓力更大,而且是硬指標,必須完成。
但今年一季度形勢并不樂觀。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草總公司黨組書記、局長兼總經理凌成興在4月舉行的煙草行業提質增效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到,“形勢不僅嚴峻復雜,而且前所未有,突出表現是"三個大幅下滑、兩個居高不下"。”
簡單說就是銷量、利稅和重點品牌銷量都在大幅下滑,產品和煙葉庫存居高不下。單利稅總額一項,一季度全行業為3422.5億元,同比減少260億元,下降達到7.06%。“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中國煙草同樣面臨供給側改革。
這幾年,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貴州中煙)的品牌附加值卻一直在快速提升,為破解供給側難題提供了樣本。2012年,貴州中煙生產卷煙249萬箱,實現銷售收入249.47億元,上繳利稅222億元;三年后,其產量僅增加10萬箱,銷售收入卻增加了90.53億元,利稅增加了60億元。相當于每箱增加收入3076.9元。
一面是各地卷煙大量庫存積壓,一面卻是貴州中煙新開發的高檔煙供不應求。5月15日,貴州中煙營銷中心負責人劉衛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5月16日下午討論6月份國酒香發貨,對上月國酒香銷售超過定額5%的片區要考核!”目前,在超高端卷煙市場貴州中煙的“國酒香”系列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身為央企,地處西南邊陲的貴州中煙肩負著三項無法推卸的“政治使命”。按照國家和當地政府的要求,一是貢獻稅收;二是幫助當地農民脫貧;三是如何與馳名世界的茅臺酒實現協同效應。
鎮遠縣郊外十余公里的一個丘陵狀煙田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正在田間勞作的農民羅義根(化名),他是貴州13多萬戶煙農中的一戶。他告訴記者,他家有16畝煙葉,每畝一季收入2500元以上,八、九月煙葉收獲后還可以再種點別的農作物。他要是不種煙葉,改種玉米,每畝收入不到1000元。“一家五口人,一個獨子17歲。就靠煙葉供兒子上學。”他說。
加入了村里種煙合作社的羅義根并不是每年都能種上煙葉,兩年以后要空一年,第三年抓鬮隨機分配種植面積才能繼續種。據貴州中煙駐縣人員稱,輪種是為了保證煙葉質量,也是防治病蟲害的一種方式。
鎮遠縣是黔東南一帶煙草種植大縣,全縣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7.43萬畝,煙葉種植面積大約4.6萬畝。2016年,貴州煙葉種植面積達到237.7萬畝。
貴州中煙當地負責人介紹,鎮遠有1510畝專屬基地,煙苗移栽到地后實施茅臺酒糟追肥,每畝施肥50公斤。“這些專屬煙田一開始就吸收了酒的香氣。”
煙草是貴州當地支柱產業。2005年,貴州中煙整合全省6個卷煙廠成立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當年銷售收入為158.79億元,利稅106.1億元。八年后產值翻翻、利稅增長兩倍。2015貴州中煙全年生產卷煙252.34萬箱,完成工業銷量259.75萬箱,同比增加10.48萬箱,增長4.20%,當年提供了282億元的利稅,其中稅收達到275億元,相當于全省當地財政收入1/4。
而在2008年貴州中煙整合前,煙草對當地財政貢獻只相當于全省財政收入的1/6。如何讓貴州煙草迅速做大,也是當地政府思考的一個問題。貴州中煙品牌負責人透露,“煙酒融合”,借茅臺品牌形成煙酒品牌協調效應,政府才是背后最大的推手。
劉衛陽介紹,酒香型香煙等于開創了一個新的香煙品類,前無先例,難度可想而知。
之所以要走這樣一條路子,除政府推動外也有內在原因。煙葉種植最佳地區分布在南北緯27度一帶,被稱作黃金種植帶,全球最有名的煙葉大都分布在這個種植帶上,像津巴布韋、古巴等。但貴州以南云南的煙葉屬清香型,以北靠近中原一帶的煙葉則是濃香型,貴州煙葉夾在中間如果不闖出一條自己的道路,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后面,難有出頭之日。而同屬貴州的茅臺卻早已是國內外知名品牌,“煙酒自古不分家”,借茅臺之勢便成為貴煙的最佳選擇。
令貴州中煙技術中心主任彭黔榮自豪的是,貴州中煙因此創新獲得了16項專利。“爆珠的生產場所不對外開放,目前除了貴州中煙,只有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凌成興等很少領導進去過,結果凌局長一進去就不走了,從頭問到尾。”他說:“別的珠子2400元/公斤,而貴煙自己生產的珠子只要1400元/公斤。整個投資不超過5000萬元。今年底二期改造完成后,國酒香可以達到20萬箱的規模。”
劉衛陽介紹,目前,國內數家卷煙企業也在研發加酒的卷煙,但具有類似茅臺品牌的卻不多。(文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