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凌忠云)7月24日,2016首屆“中國民族文化旅游•黔東南峰會”開幕式在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舉行。峰會以“生態與文化——走向世界的寶貝”為主題,旨在搭建宣傳和交流黔東南多姿多彩、豐富獨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放和合作平臺。
國家民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慧,中共貴州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劉曉凱分別在會上致辭。
開幕式由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主持。
中共黔東南州委書記李飛躍致歡迎詞。李飛躍在致辭中說道,今天,我們相聚在“以美麗回答一切”的千戶苗寨西江,共商民族文化旅游發展大計,這是一次美好而有意義的盛會。千百年來,黔東南各民族躬耕壟田,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和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希望通過這次峰會,交流新觀點、分享新成果,探索新路徑、謀求新合作,共同譜寫民族文化旅游發展新篇章!州委書記李飛躍在峰會上致歡迎辭。
出席峰會的部分世界旅游組織專家;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等分別在會上發表演講。
會上,黔東南州被授予“中國•黔東南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區”。
本屆峰會的形象大使聶遠、雷艷、楊春念也在峰會上亮相,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岷、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班程農、中共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長馮仕文為三位峰會形象大使頒發證書。
開幕式上,還發布了《2016年中國民族文化旅游發展報告》暨“中國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TOP10”評選結果,黔東南州入選。
作為2016首屆“中國民族文化旅游•黔東南峰會”重要成果體現,會上還宣讀《2016首屆“中國民族文化旅游•黔東南峰會”宣言》。《宣言》是黔東南也是貴州乃至全國在民族文化旅游發展上的鄭重承諾,
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世界旅游組織專家;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亞太旅游協會專家;中國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政府代表;省領導;國內外相關企業家;主流新聞媒體記者;省有關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各市(州)、貴安新區主要負責人;黔東南州四大班子領導;州及各縣市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聯系領導;州直各部門負責人出席開幕式。
峰會由國家民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旅游局指導,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黔東南州委、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承辦,貴州省民宗委、省文化廳、省旅發委、省扶貧辦、世界旅游組織、亞太旅游協會、國際旅游投資協會等單位協辦。
據介紹,峰會將安排6個主題活動:
一是峰會開幕式。以實景形式對黔東南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展示,宣讀《中國民族文化旅游•黔東南峰會宣言》。
二是民族文化旅游•精準扶貧論壇。介紹黔東南旅游扶貧發展情況,部分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中國民族文化旅游代表就“發展民族文化旅游,推動精準扶貧攻堅”發表主旨演講。
三是民族文化旅游+論壇。介紹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情況;邀請部分與會專家學者以“民族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為主題進行演講。
四是民族文化旅游•國際合作論壇。介紹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旅游發展情況,國內外著名區域發展專家學者、中國民族文化旅游代表以“民族的,世界的”為題開展主題演講。
五是民族文化旅游發展論壇。圍繞黔東南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向參加論壇的嘉賓進行項目推介;圍繞企業如何參與黔東南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等進行討論;舉行企業招商引資簽約會。
六是民族文化旅游非遺保護論壇。圍繞“保護•傳承•敬畏”主題,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據悉,在峰會開幕前,將邀請專家學者、文化旅游企業、旅行社、媒體人開展深入考察黔東南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等系列活動,為峰會的舉辦營造濃厚氛圍。
據了解,通過舉辦本次峰會,預計將形成以下成果:
一是通過峰會的舉辦,展示貴州省特別是黔東南州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和國際民族文化旅游內涵,推動“中國苗侗風情國際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進而實現黔東南乃至全省旅游產業井噴式發展;
二是通過峰會的舉辦,吸引國際知名民族文化旅游機構、專家和企業關注、了解貴州省特別是黔東南州,形成眾多旅游合作項目;
三是通過峰會的舉辦,在全國推出一批農文旅一體化產業項目和產品,促進全省特別是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向產業化、多元化發展,實現旅游富民強省的目標;
四是通過峰會的舉辦,在全省形成新一輪國際化的招商引資新浪潮,并在黔東南州建立起具有長期效應的對外開放窗口和平臺;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專業人才到黔東南州和貴州其他地區,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通過峰會的舉辦,升華“多彩貴州”文化品牌、深化“大美黔東南”資源優勢,并以純美性、生態性、民族性和唯一性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模式而享譽全世界;塑造貴州特別是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旅游的國家名片,建立貴州民族文化旅游國際合作通道;
六是通過峰會的舉辦,實現“舉辦一次節會,完善一批設施,鑄造一個品牌,帶動一批產業”的目的,進而為全省特別是黔東南州“十三五”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精準扶貧等戰略注入新鮮血液、增添創新動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