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文 記者 凌忠云 圖 潘開榮 肖靈勇)10月19日至23日,2016大西南地方新媒體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大西南網盟第七屆總編聯席會在黔東南召開,期間,與會媒體總編們走訪黔東南4個縣市進行主題采訪活動,并觀看了當地極具代表性的歌舞表演。
四天四場演出,來自凱里、鎮遠、黎平、雷山的演員們,用他們天籟般的歌聲和優美的極具民族韻味的舞姿,征服了前來聆聽和觀看表演的大西南百家網媒總編。
在翠綠山巒中起舞,在千年古城里尋幽,在風雨橋上聽雨,在潺潺溪流邊歌唱……一場場激蕩人心的歌舞盛宴在總編們的耳邊唱響,歌聲繞梁,久久不絕。
10月19日
錯過《銀秀》,就錯失黔東南
《銀·秀》,以“銀”文化為主線,將黔東南獨有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原生態文化內容貫穿其中。
全劇共由13個章節組成。內容涵蓋了雜技、創意舞蹈、打擊樂、民俗歌舞、情景歌舞等多種元素。通過多樣性的表現形式對黔東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進行具象表達的同時,充分展示黔東南獨特的高原民族文化氣象、全方位地展現黔東南獨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10月20日
遠古走出來的歷史 《古韻鎮遠》
大型舞蹈史詩《古韻鎮遠》緊緊圍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歷史文化”做足文章,充分挖掘內涵、拓展外延,打造和延伸鎮遠作為全國絕無僅有的“歷史文化”品牌效應,強力助推鎮遠文化產業暨旅游業的發展。
10月21日
音畫歌舞 《醉美肇興》
《醉美肇興》是黎平縣重新打造的一臺侗族音畫歌舞劇。分為《戲鄉歌!、《山情水韻》、《節慶歡歌》、《夢回肇興》四個篇章。節目主要以侗戲、侗族大歌、小歌、琵琶歌元素為創作基礎,將原生態歌舞與現代音樂相融合,通過舞臺手段展示侗族風俗節日,展現一幅豐富多彩而又不失韻味的侗族音畫歌舞畫卷,從而表達侗家人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善良淳樸的真摯情感。
10月22日
苗族原生態 《美麗西江》
《美麗西江》大型原生態民族歌舞劇以蝴蝶媽媽為主題,以苗族誕生、遷徙、定居、體現美好生活、圖騰崇拜為主線。整個演出分為蝴蝶媽媽、太陽部落、西江情思、西江神韻等四個篇章,內容涵蓋苗族祭祀、錦雞舞、長桌宴、游方、建設家園等節目內容,是一臺集文化展示、游客參與性、娛樂性為一體的匯演。
在黔東南,歌唱不是余興節目,而是全部生活的起點和終點,是歷史的凝練和傳承,是文化的貯存和展開,是一個民族贊美生活、謳歌生活的情調,是一個民族的精神依托。
“舞臺劇很有創意,場景的布置和燈光的效果充滿科技感,整個舞臺劇是傳統民俗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看起來給人很'巴適'的感覺;遠古走出來的歷史,太震撼人心了;表演非常新穎,尤其是在敬酒的節目,民族特色要更濃郁一些;歷史文化感特別厚重,這是一踏進這片熱土就能深刻感受到的”……
四天下來,總編們通過一地地走訪,一場場表演,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黔東南獨特、濃厚、悠久的民族文化,零距離領略了黔東南的自然山水。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感言,也是對黔東南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的贊美。黔東南的美,黔東南的情,總編們看在眼里、贊在筆下、記在心上。
“黔東南在打造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理念上、領域上搶占了很多先機,這些經濟社會發展好的理念值得媒體宣傳”,參與此次會議的華龍網集團副總裁張德澤表示,華龍網將利用自身媒介優勢,將黔東南良好的旅游資源、民族文化、特色美食推介給重慶的市民,讓他們都能夠來到黔東南旅游、投資這一塊熱土。
黔東南民族文藝精品激蕩市場
作為貴州民族文化旅游“橋頭堡”的黔東南,正努力實現旅游業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一批民族文化精品隨之誕生。而《銀·秀》、《古韻鎮遠》、《醉美肇興》、《美麗西江》正是這些文化精品的典型代表。此外,《仰歐!、《嘎老》、《行歌坐月》等大型音樂詩劇,更是登上了更高的舞臺,甚至走出了國門。通過文藝精品這張“名片”,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和機會宣傳黔東南州文化建設成果,展示黔東南經濟社會建設成就。
黔東南州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由于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其本土文化保持了很好的原生性,這是不可替代的特色文化資源。“原生態黔東南”已經成為響亮的文化品牌。在文藝作品的創作中,文藝家們表現出了崇尚本土文化原生態特色的創作傾向。
“歌舞之州”黔東南:一個天然的民族文化博物館
這里,276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占全國傳統村落的10.8%,占貴州省傳統村落的65%,位列全國地(州)第一。這里,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3項72個保護點,位列全國地(州)第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國家級傳承人26人。歷數種種,都彰顯了黔東南在民族文化保護傳承方面的不遺余力。
“歌舞之州”、“文化千島”、“民族文化天然博物館”等一個個“頭銜”,都是對黔東南的最好贊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生態優勢,是黔東南州的兩大“寶貝”。
今年5月份,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在省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黔東南州工作時提出,黔東南要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今年7月12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黔東南州第九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上,審議通過了《中共黔東南州委黔東南州人民政府關于守住兩條底線用好兩個寶貝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決定》。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十三五”是黔東南州加速發展、縮小差距、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是黔東南州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的重大舉措,是走出發展新路子的必然要求,是搶抓發展新機遇的關鍵一招,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客觀需要,是推動發展新跨越的戰略選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