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1月4日,黔東南州人大副主任潘玉鳳一行深入翠里瑤族壯族鄉(xiāng)高華村調研民族文化村寨保護工作。據悉,這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修訂工作立法調研的一部分。
州人大副主任潘玉鳳一行實地走訪和察看傳統村落、民族特色村寨——高華村開展民族村寨保護工作情況,并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藥浴保護情況、非物質文化傳習基地進行進行深入考察。走訪中,州人大調研組聽取翠里鄉(xiāng)黨委書記莫南萍同志匯報關于翠里鄉(xiāng)民族文化村寨保護工作開展情況及對《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立法的意見和建議。翠里瑤族壯族鄉(xiāng)是一個多民族的鄉(xiāng)鎮(zhèn),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大量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今年來省州縣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鄉(xiāng)黨委政府多方面開展民族文化村寨保護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瑤族藥浴于2008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瑤族長鼓舞2009年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高華村2012年被列為全省500個民族特色村寨之一,同時被列為全州“軍民共建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fā)展示范點”; 2013年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2014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高華瑤族瑤浴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2016年10月在第二屆“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上被評為“十大優(yōu)秀傳統村落”。
通過實地走訪察看,潘玉鳳副主任對翠里鄉(xiāng)民族文化村寨保護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她指出,在修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后,將會給翠里鄉(xiāng)民族文化及村寨的保護帶來政策支持和發(fā)展保護的新契機,希望翠里鄉(xiāng)民族文化及村寨保護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績。(碗糾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