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服務建州60周年慶祝活動成績突出。7月22日建成黔東南州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建州60周年獻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內容涵蓋主題、悠久歷史、紅色記憶、抗戰救亡、民族自治、領導關懷、改革發展、民族印象、榮譽檔案、特色檔案、民生檔案、綠色生態等十二個板塊,共展出圖片220余張,清水江文書、非遺等實物檔案80余件;自7月22日開展以來,累計接待觀展人數超1000人次。及時與州慶辦聯合印發了《黔東南州建州60周年慶祝活動檔案分類方案(試行)》,對州慶活動形成的文書檔案、照片檔案、電子檔案和實物檔案的分類、編號、整理等提出具體要求,對州慶辦各工作組成員及州慶活動承辦單位檔案員20多人進行了檔案業務專題培訓,進一步指導和規范我州州慶活動文件材料歸檔工作。
三是服務農業農村工作扎實有效。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及時印發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管理辦法實施指南》至各縣(市)土地確權辦、檔案局以及鄉鎮(街道),并深入到黃平縣、施秉縣、錦屏縣等7個縣市開展土地確權檔案工作調研指導;與州農委聯合下發《關于深入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工作示范點建設工作的通知》(黔東南農發[2016]46號),啟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工作示范點建設,明確鎮遠縣青溪鎮、錦屏縣新化鄉為州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工作示范點,同時要求各縣市抓好1個以上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工作示范點建設。積極開展全州土地確權檔案業務培訓,共培訓30余期、600多人次。已建成2個州級土地確權檔案工作示范點,全州土地確權檔案工作正穩步推進。
四是服務民生作用突出。與州社保局聯合下發了《2016年度黔東南州縣級經辦機構社會保險業務檔案測評驗收及督查方案》(黔東南人社局通[2016]119號),明確了2016年社保業務檔案規范化管理達標驗收相關工作,全力提升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水平。對天柱、黃平、鎮遠、劍河、凱里、施秉、三穗、榕江、臺江等9個縣市社保業務檔案開展達標驗收工作,全州16個縣市社保保險檔案全部實現規范化管理。組織開展檔案服務進社區活動,全州共指導31個城市社區完成檔案歸檔整理工作,共整理文書檔案874卷、3967件,會計檔案60冊,照片檔案13卷、419張,實物檔案121件。在開展檔案查閱利用,服務人民群眾方面。2016年1-11月全州各級檔案部門接待查閱利用者29763人次,調卷20,487卷(冊),復印27,934張,化解矛盾糾紛101起,其中州檔案館接待查閱利用接待681人,查閱檔案1694卷351件、資料96冊,復印4163頁檔案資料,摘抄69頁,掃描61張(頁),拍照252張。
五是服務大旅游開展傳統村落建檔工作取得突破。圍繞州委州政府“大旅游”發展戰略及“第二屆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舉辦,積極主動探索我州傳統村落建檔工作。在深入從江、麻江、雷山、錦屏、黎平等縣傳統村落實地調研、了解和掌握傳統村落檔案基本情況基礎上,與州住建局聯合制定并印發了《黔東南州傳統村落檔案管理辦法(試行)》(州檔通[2016]70號),就進一步做好傳統村落檔案提出具體要求。印發《關于深入開展全州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建檔和檔案室建設工作的通知》(州檔通〔2016〕23號),明確各縣市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工作目標任務、工作要求、工作進度和建檔傳統村落名單,同步做好紙質、聲像、視頻、實物檔案歸檔工作。目前全州按照“一村一檔”規范要求,建成中國傳統村落“錦屏隆里所村生態檔案館”、“黎平肇興村生態檔案館”、“雷山西江村生態檔案館”、“雷山上郎德村生態檔案館”、“麻江河壩村生態檔案館”5個生態檔案館;共完成79個傳統村落檔案整理882卷2592件,實物檔案800件以上,聲像檔案50套,照片檔案78卷1600余張,建成傳統村落檔案室52個。(州檔案局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