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李浩 攝影報道)酒歌唱起來,米酒喝起來.....6月11日下午,施秉縣又在全國“火”了一把。在該縣城區的河濱路上,三條長達500米的長桌宴,萬名姑媽齊聚于此,共同享用午餐,那個場面震撼喲。
200多名廚師下廚
姑媽宴在施秉佳譽景城旁的河濱路上舉辦,這條大路長度雖然超過500米,但顯然還不夠用,1200套桌椅擺成三排。
“這些桌椅每套可以容納10人,1200套就可容納12000人。”負責此次活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介紹,當天共有200多名廚師下廚做飯,40多頭大豬“獻身”此次長桌宴,長桌宴的廚房設在人行道上,灶爐一字排開,廚師們大多是婦女,她們有的在做飯,有的在切菜,有的在洗菜……大家有說有笑。
記者在現場看見,一盆盆飄香四溢的佳肴擺滿人行道,還有火燒茄子、花生等下酒菜。“我們從早上就開始過來幫忙了”正在切菜的楊大姐笑著說。
“為迎接這1萬名施秉姑媽,活動主辦方特意請來了200多人幫廚,她們來自縣城以及附近的社區、村莊,雖然不是專業廚師,但熟悉廚藝,都能做出一手好菜”現場的主持人說。
下午4時許,長桌宴準時開始。天空雖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細雨,但姑媽們打著雨傘,歡快的唱著酒歌,吃著肉,完全將雨水拋之腦后。
老外也來湊熱鬧
來自烏克蘭的奧琳娜今年40歲,現在鎮遠縣一中任教。我非常喜歡黔東南的民族文化。”奧琳娜說,聽說施秉舉辦這次盛大的活動,她特意從鎮遠趕來參加。
在現場,奧琳娜與姑媽們劃起了拳,雖然拳法不精,連連被罰酒,但她還是玩得不亦樂乎。酒足飯飽之后,姑媽們敲起了大鼓,一個拉著一個圍起了大圓,隨著節奏舞動起來。奧琳娜也在姑媽們的盛情邀請下,參與進來。“今天玩得十分開心,人們都說黔東南民族文化豐富,今天可算是親自感受到了”奧琳娜說。
在現場,不止外國友人玩得開心,全國各地的媒體、攝影家也玩得十分開心,原因在于姑媽們十分熱情。
當天下午,許多媒體、攝影家的“長槍短炮”拍攝下了姑媽們的一舉一動,姑媽喝著酒、吃著肉也沒忘了還在工作的媒體記者、攝影家。這不,兩名姑媽一人端酒、一人夾肉走到他面前,這名攝影家想溜,卻被兩名姑媽死死拽住,喝下一杯酒和吃下一塊大肥肉。“他們實在太熱情了”該名攝影家告訴記者。
本次活動的總負責人歐光輝告訴記者,參加聚會的姑媽總計10000多人,分屬于120多個方隊,她們的娘家全部在施秉境內。“有嫁到本縣的,有嫁到外地的,還有嫁到外省的。”歐光輝說,所有姑媽中,年紀較大的六七十歲,年紀小的只有20來歲。
姑媽請愿開展此次活動
“姑媽集體回娘家大聚會,在施秉以及周邊縣市比較普遍,也已經形成了傳統。”施秉縣龍舟龍燈協會負責人歐光輝說,但是像這樣大規模的還是頭一次舉辦。
據介紹,今年5月28日,施秉縣傾力打造的“中華苗族第一龍”下水,縣城周邊的一些姑媽便到社區請愿,要求開展一些慶祝活動。
“我們龍舟龍燈協會接到社區的請愿后,覺得這是好事,便決定組織這次姑媽大聚會,為‘中華苗族第一龍’下水助興。”歐光輝說,消息傳出后,結果報名的姑媽有上百個方隊,總計10000多人。
姑媽太多,而接待能力有限,怎么辦呢?這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大問題。歐光輝和龍舟龍燈協會的其他負責人就此征求各位姑媽方隊的意見時,大家表示,每個方隊出一頭豬和其他菜肴,龍舟龍燈協會只需安排人手加工。
61歲的姑媽肖定菊說,參加活動的姑媽每人出了100元錢,用來買豬、買禮品。“我很喜歡參加這樣的活動,很多年輕時候的伙伴嫁出去之后,就很難再見面,通過這次活動,大家又見上了面,真有點想不到。”肖定菊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