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縣高釀鎮海拔較高,貧困戶潘勝權、楊順黔等家中勞力緊缺,稻田都地處偏遠,且分散,眼看熟透的谷子就要爛在田間,憂心忡忡的他們,無可奈何。縣公路段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宋朝建走訪了解情況后,及時想方設法幫他們,解燃眉之急。
天柱高釀鎮地佳村第一書記宋朝建【同期聲:】現在是農忙搶收季節,他家里勞動力欠缺,只有他一個人在家,所以了解到這情況后,我及時與我單位支部匯報,利用這休息節假日,派出工作人員對克烈村的貧困戶的稻谷進行及時搶收,解決他的實際困難。
支農對經過半小時的跋涉,來到潘勝權責任田后,來不及休息,接過鐮刀,彎腰俯身,熱火朝天的開始收割稻谷。轟隆隆的打谷機,刷刷的割稻桿的聲音在潘勝權稻田里上演了一幅溫馨畫面。
天柱公路段支部書記王萬銘【同期聲:】開展這次支農活動,主要是結合當前“兩學一做”和省公路局系統提出的“五千”行動方案。地佳村是我們單位的幫扶村,希望通過這次行動,讓我們廣大的職工干部能夠經常性的來到基層進行遍訪,進行實地調研,讓以后的工作能夠落實。
公路段 “支農服務隊”用實際行動,來到農戶身邊,站在農戶田邊,貼近農戶心邊。不僅增進了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密切了干群黨群關系,更是架起了與老百姓實打實、心貼心的橋梁。(吳尊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