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春陽暖暖地灑向烏蒙大地。黔西縣金碧鎮楊家店村村民李國富手握旋耕機來回翻地,準備在皂角樹地里再套種些中藥材。“現在不用出村,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化肥。還能將土地入股供銷社,平時可打工,年底參與分紅!供銷社真是又回來了!”
今年是李國富返鄉種地的第六個年頭。“皂角樹還沒完全投產,每畝已經有2260元的分紅,套種的藥材每畝收入4000元。”他說,扣除投入,11畝地去年收入5萬元,比種玉米多收了近3倍。
“苗木免費發放,技術服務可靠,銷路完全不愁。我以后就守著這片皂角樹,不出去打工了。”作為黔西縣金碧鎮供銷社楊勇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他對種地充滿信心。
李國富所在的合作社,是黔西縣供銷社構建的“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的一個典型。
2015年,搶抓深化供銷改革的機遇,金碧鎮供銷社與楊勇種植專業合作社達成協議,建立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的“三位一體”的綜合合作社,開啟了供銷合作的新篇章。
黔西縣供銷社主任楊巍介紹,綜合合作社以合作社、村委會、農戶三方聯管的模式組建聯合社,由聯合社先期免費發放皂角樹苗、提供技術指導、負責產品收購,村委會負責后續監督管理,農戶提供土地和勞動力。皂角樹投產后,利潤分配比為“721”,即農戶占70%、聯合社占20%、村委會占10%。
在生產合作的同時,開展以生產資料需求為基礎的供銷合作。黔西縣供銷社以低于市場的綜合價格向專業合作社供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僅2015年,就為社員降低費用15萬元。
黔西縣供銷社還建立了電子商務平臺。在裝修一新的楊勇合作社綜合網店,“貴農網”標志十分顯眼,店里擺放著香菇、木耳、天麻等各種特色農產品。除了線上銷售外,這里還幫助村民購買生產生活物資。
綜合合作社還以開展信用合作為基礎,組建社員資金互助社,解決社員“季節性”資金需求。2015年,黔西縣供銷社股金服務部累計調劑股金855萬元,其中支持群眾發展生產的有685萬元,占82%,彰顯了綜合合作社服務“三農”的作用。
資料顯示,到今年2月底,這家“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社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7000余畝,入社社員增加到510戶,建成一個80畝的藥用皂角樹苗圃種植基地,解決農村就業1600多人,助農增收1200萬元。
悄然興起的“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社正在貴州各地蓬勃生長。松桃自治縣長興供銷社發揮社有資產優勢,組建股金服務部,開辦茶葉專業合作社,興辦農村電商扶貧服務點,初步形成“三位一體+農村電商平臺+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
省供銷社計劃,“十三五”期間,在全省打造“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社1000個以上,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0個,吸納超過100萬戶農民入社,精準帶動10萬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作者:趙勇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