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帶隊的2016年貴州省第一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一觀摩組繼續在貴陽市觀摩。
一路前行,觀摩組先后來到修文縣小箐蔬果現代高效休閑觀光農業(扶貧)示范園區、觀山湖區百花湖鄉三屯美麗鄉村示范點、清鎮市右七村都市休閑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實地觀摩;一路欣喜,農村經濟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園區發展……亮點紛至沓來,振奮人心。
看亮點、學經驗,聽書記“說”觀摩,一場關于創新發展的“頭腦風暴”也在觀摩代表中間展開。
觀摩組一行在修文縣的小箐蔬果現代高效休閑觀光農業(扶貧)示范園區觀摩
看脫貧攻堅成績
書記說:高一格脫貧 快一步致富 早一點現代化
“好,給你掌聲!”在修文縣的小箐蔬果現代高效休閑觀光農業(扶貧)示范園區,陳敏爾認真聽取貴陽市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之后,帶頭鼓起了掌。脫貧是底線,關鍵是要致富,關鍵是要現代化,陳敏爾在觀摩中寄語貴陽市,要高一格脫貧,快一步致富,早一點現代化。
陳敏爾在觀摩中寄語貴陽,要高一格脫貧,快一步致富,早一點現代化
“十二五”以來,貴陽市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基本方略,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在全省率先消除絕對貧困、率先實現“減貧摘帽”、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率先提高扶貧開發標準、率先開啟大數據精準扶貧。
站在更高的起點之上,“十三五”開局,貴陽市確立了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五個高一格”,提出脫貧標準水平要高一格、社會保障水平要高一格、經濟發展水平要高一格、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要高一格、基層組織建設水平要高一格。確保農村每一個低收入家庭危房都能得到修繕,確保農村每一個低收入家庭都有學上、都上得起學,確保農村每一個低收入家庭都能吃得飽、穿得暖,確保農村每一個低收入家庭都能得到醫療救助,確保農村每一個低收入家庭都有活干、有收入,確保農村低收入家庭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都能得到足夠關愛。
“2016年,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越過4300元,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2018年,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越過5300元,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2020年,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越過6500元,在全省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在貴陽市脫貧攻堅的“作戰圖”上,令人振奮的藍圖已經繪制而成。
觀摩中,陳敏爾有感而發:“要讓供銷社這個‘傳家寶’在我們手上發揚光大。”
看農村經濟改革
書記說:守好“傳家寶” 供銷社大有希望
“要讓供銷社這個‘傳家寶’在我們手上發揚光大。”在小箐蔬果現代高效休閑觀光農業(扶貧)示范園區,陳敏爾仔細了解了供銷綜合改革“三合五變”的修文模式,他有感而發,作為三農領域最傳統的服務主體,供銷社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大有希望。
園區育苗中心的大棚內,村民劉永仙正熟練地操作機器選種育種,陳敏爾稱贊她由農民變工人,而且是“有技術的工人”
近年來,修文縣在供銷合作、生產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農民變社員、農民變產業工人、資金變股金的“五變”改革,讓農民成為新形勢下的社員,共享土地流轉收益、融資變現增值收益、股權性收益、工資性收益、股金分紅收益,取得了顯著成效。
僅以小箐園區為例,每年170萬元的土地流轉費,戶均可達3200元;園區常年吸納300余人打工,年人均收入9000-10000元;村集體經濟年固定收益5萬元,農民在獼猴桃產生效益后可分紅5%的股份收益,扶貧資金入股每年可以拿到12%收益……
當前,貴州全省正以“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為統領,創新機制體制、創新技術手段,以發展農村電商、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積極探索“三位一體”新型合作經濟模式和籌劃組建供銷集團等為抓手,推進供銷綜合改革。
觀摩組一行來到風景如畫的觀山湖區百花湖鄉三屯美麗鄉村示范點
看扶貧項目實施
書記說:“錦上添花”很重要 “雪中送炭”更迫切
“要把每一戶貧困戶無一例外地納入到扶貧產業項目中來。”觀摩中,陳敏爾指出,扶貧產業項目的實施,既要面向已經脫貧的人群“錦上添花”,更要面向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雪中送炭”。“‘錦上添花’很重要,‘雪中送炭’更迫切。”他強調,要讓所有貧困人口都參與到項目實施當中來,共同分享結構調整的紅利。
陳敏爾說,扶貧項目的實施,“錦上添花”很重要,“雪中送炭”更迫切
百花湖畔,一座座獨具匠心的農家院落映入觀摩組的眼簾。
自2013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觀山湖區在三屯村著力實施了一批項目,已建成的美麗鄉村示范點均有自己的主導產業,建成農村電商1個,各類休閑農莊、農家樂等10余家,解決就業50余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9200元增加到12250元,完成貧困戶8戶脫貧。與此同時,村里累計完成基礎設施項目69個,惠及農戶523戶,覆蓋人口1723人。
“城在公園中,村在山水中,路在花草中,人在畫卷中。”百花湖鄉三屯美麗鄉村示范點也成為觀山湖區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
陳敏爾在觀摩中說,清鎮的“清”字,就是要環境的“清水”但不要百姓的“清貧”
看美麗鄉村建設
書記說:清鎮的“清” 要“清水”不要“清貧”
2007年到2015年,紅楓湖的水質從劣V類“凈化”成了III類;也就是在這個年度區間內,紅楓湖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的 7931.9元一路“升值”到了2015年的12958元。在清鎮市右七村都市休閑農業試驗示范基地觀摩點,清鎮市“保湖與富民”雙贏的綠色扶貧之路得到了陳敏爾的贊許,他說,清鎮的“清”字,就是要環境的“清水”但不要百姓的“清貧”,要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位于清鎮市南部的紅楓湖鎮,12個行政村93個村民組3萬多人環紅楓湖居住。如何守好貴陽的“大水缸”?紅楓湖鎮堅持以高標準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依托美麗鄉村建設,通過人工濕地、污水過濾等手段,奮力走出了一條“保護與富民”雙贏的綠色扶貧之路。(趙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