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去年11月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后,貴州省及時出臺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意見》(黔黨發〔2016〕6號),各地各部門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圍繞供需錯配抓改革,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企業效益不斷增加,市場供給與消費升級更加適應更加匹配。1-4月,新興產業貢獻加大,電子信息制造業同比增長82.3%,裝備制造業(不含電子)同比增長15.9%,醫藥同比增長10.4%,均高于整體工業,合計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0.2%;高附加值產品增速加快,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1.87倍,手機產量同比增長3.96倍,平板電腦產量同比增長6.3倍。縣域經濟競爭力增強,如以磷化工為主要支撐的開陽縣,高新技術企業增至41家,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5%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以上,磷及磷化工產業產值比重下降至67%。
1-4月,集成電路、液晶電視、汽車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9倍、66.1%和79.8%,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61%。安順市建立“十三五”期間“千企改造”項目庫,2016年投資300億元改造升級50戶企業,預計年新增產值60億元、增加值15億元。
另外,稅收優惠減負明顯。1-4月,全省共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14億元。實施全面營改增后優惠幅度更大,遵義市5月1日至6月11日享受營改增稅收優惠的126戶納稅人,共計減免了增值稅9.22萬元。
作者:孫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