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即將盛大開幕,快來看看貴州、貴陽如何將大數據與生態文明完美結合,積蓄“云”力量,實現“綠”跨越。
大數據+生態文明貴州經濟發展新引擎
大數據和生態文明,對于貴州、貴陽而言,好似硬幣的兩面,缺少哪個方面都沒法實現。
很多人都會好奇地問,搞大數據,貴州、貴陽憑什么?政府部門的解釋是“自然條件”:大數據中心60%-70%的成本是電,而貴州是電能輸出大省,電便宜、電豐富、電穩定;大數據中心的電主要用于降溫,而貴陽年平均氣溫15℃,是天然大空調;最重要的是,在同等條件的城市里,只有貴陽既沒有地震也沒有臺風,數據最安全。
自然條件當然重要,政府的主動作為也不可或缺,很少能看到有省份像貴州這樣“集全省之力”發力大數據。
貴州的努力也帶來了“豐收”。比如:2015年貴州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增長37.7%,且以大數據為引領電子信息產業突破2000億元。又如:高新區作為貴陽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十二五”時期,因為發展大數據產業,讓該區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中綜合排位從2010年的62位提升至56位,上升6位,大數據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00億元。
據悉,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貴州將圍繞建設數據強省,加快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深入推進大數據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相融合,引領經濟轉型升級。到2020年,將貴州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成為全國數據匯聚應用新高地、政策法規創新先行區、綜合治理示范區、產業發展集聚區、創業創新首選地。
在生態文明方面,把貴州省建成具有影響力的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到2020年,力爭森林蓄積量達到4.71億立方米,濕地保有量不少于2100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9826平方公里;工業污染源廢氣排放穩定達標率達到95%以上,縣級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 10)濃度穩定在二級以上標準;八大水系主要河流水質優良比例超過90%,出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超過90%。
大數據+生態文明
讓百姓生活更美好
烈日炎炎,或步行、或行駛在貴陽市的寶山路,不但陽光暴曬不到,綠蔭下還會平添絲絲涼意。849株法國梧桐從油榨街、團坡橋、蟠桃宮、省醫、公安廳、師大直至相寶山、鐵橋等地,從南向北穿越了兩個城區,不僅見證著這座城市57年的變遷,更是貴陽建設生態文明的“代言人”,讓百姓感知生活的美好和遐意。
當然,除了生態文明外,大數據產業也正在不斷地改變著貴州、貴陽老百姓的生活,人們可以利用大數據了解交通、旅游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獲得求醫便利。
例如:2015年,作為貴陽大數據戰略行動的重要內容,代號為“701”的覆蓋貴陽全城的免費無線W IFI項目正式啟動。一年多的時間,以“D- GuiYang”(即大數據貴陽)命名的免費W IFI,讓貴陽市民以及每一個造訪貴陽的客人,在這個無網不歡的時代,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數谷貴陽”建設帶來的福利。
又如:互聯網看病在貴州正流行。去年,貴州省首家互聯網醫院的正式上線運行,“醫療機構+藥店+網絡平臺”的模式,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體藥店等場所,就能通過在線視頻診療享受優質醫療資源,掛號、繳費無須再排隊。
此外,從2016年數博會中透露,未來,大數據將輻射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百姓生活更美好。(胡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