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報京“三月三”活動主題為“精準脫貧,園夢小康”,活動舉行萬人游行、迎賓入寨、開幕式及歌舞表演、侗家長桌宴、討蔥定情、撈魚蝦、莫嘎村下對情歌、篝火晚會等活動。萬人游行,全鄉28個自然村寨群眾著盛裝參加游行,聲勢浩大壯觀;迎賓入寨,報京大寨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男捧蘆笙,女拿牛角,喜迎遠道而來的賓客,蘆笙吹響了喜慶的號角,全村上下一片歡騰,賓客邊聽蘆笙邊體會著主家的濃情厚意。
開幕式后,著盛裝侗族群眾緊圍大木鼓、蘆笙跳起團圓舞,外來賓朋、游客也加入其中,一起跳舞,一起品侗家米酒,其樂融融;跳舞結束,時近中午,熱情好客的侗家群眾擺起了長桌宴,以報京侗族傳統莊重熱烈的禮儀和獨具特色的侗家飯款待來賓,歡迎四海賓朋入坐吃菜羹粥喝米酒唱酒歌;吃罷長桌宴后,將進入最具吸引力活動環節“討蔥定情”,侗家姑娘打扮美麗,相約三五知己,提上竹籃,到井邊洗蔥,提籃至莫嗄樹下排成一排,此時,小伙子們走到心儀的姑娘面前討蔥,若情投意合,姑娘便把手中蔥籃贈與意中人,討籃定情風俗全國只報京一處;與此同時將舉行情歌對唱活動,寨中各家互相串門、各得其樂,尤其是姑娘小伙,他們三五成群相約到馬郎坡莫嘎樹下齊唱情歌,互傾真情;結束后將進入撈魚蝦活動,姑娘們在大田捕魚撈蝦,并將撈得的魚蝦連同笆簍一起贈與心上人,以示愛意;傍晚時分將舉行篝火晚會,四海賓朋與侗族同胞緊圍木鼓蘆笙踩木鼓舞踩蘆笙舞,拉手舞盡情狂歡。
據了解,報京三月三于2005年被公布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報京侗寨于2007年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保護村寨、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李安生)
“三月三”的來歷
有關“三月三”侗族節日的來歷,傳說很多。后人統一為“播種節”。其一,農歷三月將開始農時播種。為慶賀播種順利,秧苗易長,秋天豐收。村民們舉辦農忙前的播種節,痛痛快快地玩幾天。過了“三月三”節,寨上將停止一切娛樂活動。他們不再吹蘆笙,跳舞,走村串寨,專心一意的搞好農業生產。其二,三月春暖花開,是男女青年播種愛情的好時光。男女青年借此機會互相認識、了解、溝通感情。
討蔥籃定終身(竹蔑籃里裝滿沉甸甸的愛)
農歷“三月三”,對于鎮遠報京侗家人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這天是他們的播種節,同時也是青年男女的情人節。報京侗家的情人節沒有玫瑰,更沒有戒指,有的只是一個裝著蔥蒜的竹蔑籃。
每年的“三月三”那天清早,萬籟俱寂,但寨子里已暗涌著激情和渴望,姑娘們早早起床,阿媽阿婆忙著為她們梳妝打扮,盤上侗家少女特有的千縷發型,穿上最美麗的節日盛裝,戴上侗家的金銀首飾。收拾完畢,姑娘們就挎著精致的竹蔑籃走進自家菜園,拔起連根的蔥蒜,到寨腳的大水池塘邊將蔥蒜洗凈,整齊地放在竹籃里,拿到池塘邊的莫嗄樹下或堰溝坎上,大家很自然地站成一長排。姑娘們全都站好后,早已等待一旁的后生們就陸續地跑到他們心儀的姑娘面前“討蔥蒜”。當然蔥蒜不能亂給,因為這是她們的定情之物,蔥蒜及竹籃只會送到自己喜歡的情郎手中,對于不喜歡的男孩,她們會當場拒絕。所以討到蔥蒜的后生,就選好一個節日,準備好豐盛的禮品,約上好友,到姑娘家還籃子,以便征求女方父母意見,進一步將婚姻關系確定下來,共同選定良辰吉日舉行婚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