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京是侗族人居住的寨子,無論從民風民俗、服飾、節日等方面都是黔東南州保持最完整的北侗民族村寨代表,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
報京侗族三月初三是黔東南州鎮遠縣獨有的傳統節日,又名“播種節”,俗稱“討蔥蒜”。傳說報京侗族“三月三”起源于古代的耕種。侗家是以桐子樹開花為播種時節,但有一年桐子樹沒有開花,結果誤了農時,致當年饑荒。于是,寨老決定不再以桐子開花為播種的日子,而是以每年三月三為播種的日子。又一傳說是一對侗族男女為爭取自由婚姻,遭到寨老懲治,這對情人悲憤至極,投入深潭殉情。為紀念這對情人,報京侗族未婚后生在“三月三”期間都要到洗蔥塘邊向心愛的情妹討笆簍、討蔥蒜,互相定情共表傾心,“三月三”也由此被稱為“討蔥節”。
在現場,侗家女子身穿節日盛裝手拿裝滿米酒的牛角,男子手捧蘆笙在寨門口喜迎賓客的到來。期間,上千侗胞沿著寨門站立于兩側一直延伸至寨內,從遠處看宛如一條銀色的海洋。
迎賓客結束后,侗族同胞手牽賓客一起走到寨子中央的踩歌堂,緊圍大木鼓和蘆笙跳起團圓舞,不管男女老少都隨著悠揚的曲調左右跳動。跳舞結束后,賓客和侗族同胞再到青石板路上品嘗長桌宴。
吃罷長桌宴,寨內的未婚女子三五成群,手提竹籃來到洗蔥塘邊洗蔥,青年男子也兩三相約至塘邊去“討蔥定情”。
憶及52年前向心儀的姑娘討蔥的情景,已到古稀之年的報京侗寨老人龍政光仍歷歷在目,“當時她穿得很漂亮,跟近百個姑娘提著裝有蔥蒜的籃子圍在池塘邊站成一排,我就相約寨子里的青年男子一起,走到她的身旁伸出右手去討蔥。”
“我的心上人很快就把籃子給我,并有些害羞地把臉扭了過去,然后我們一起又去莫嘎樹下齊唱情歌。”龍政光笑著說,討到蔥的那一刻心情無法用言語表達。
龍政光老人在三月三討到心儀姑娘的蔥后,3年后將該女子迎娶回家,兩人一直生活至今,現已兒孫滿堂。
看完“討蔥定情”后,英國游客鮑威爾抑制不了臉上的興奮地連呼“太有意思了!”鮑威爾告訴記者,他與10名朋友從英國特意來到貴州參加三月三活動,“很喜歡深山里的少數民族原生態的服飾、建筑和民俗活動,非常有趣。”
據了解,報京三月三于2005年被公布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報京侗寨于2007年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保護村寨、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初,報京大寨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