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3月30日,鎮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式開館,標志著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正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據悉:鎮遠縣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寶貴的非物質文化精神財富,涵蓋了民風民俗、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民間文學等十大類。現有賽龍舟、報京三月三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鎮遠元宵龍燈會、土家族“八月八”嗩吶節、花燈戲等1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苗族刺繡、侗族扎染、社飯制作技藝等114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有省級傳承人潘勝席1人,州級傳承人皇安東、丁志堅、李登亮等9人,縣級傳承人99人。為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鎮遠縣整合縣仁壽宮現有資源,于2015年12月初正式動工實施修建鎮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展陳面積約300平方米,館內共6個展廳,由博覽、互動、多媒體等內容組成,分別介紹了鎮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法和傳承脈絡。
開館儀式由鎮遠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田永富主持,茹捷代理縣長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鎮遠文化事業發展的各位領導、專家和為展示館建設付出辛勤勞動的工作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并表示:將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和外來游客對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曉率;繼續關注傳承人的生產生活,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讓他們潛心研究、傳承文化;加強對展示館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并依托展示館這一平臺,進一步加大力度深入研究、挖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努力將展示館建設成為全州的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打造成為展示我縣多元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鎮遠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原黨組書記饒陽介紹了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館的基本情況。
隨后,在國家文化部非遺司辦公室副主任李曉松,中共鎮遠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茹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龍佑明,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粟政群,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蔡忠菊,縣政協副主席唐彬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各界新聞媒體的共同見證下,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張詩蓮宣布了鎮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式開館。
期間,省州縣各級領導還饒有興致的實地參觀了該展示館。(龍潤裕 張麟莎 蔣勤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