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新植柚苗的最佳時間,過了這幾天移栽成活率就成了問題。”3月14日,黔東南州岑鞏縣注溪鎮周坪村正在清點思州柚苗木的劉洪和說道,“我作為周坪村麻力山組組長和思州柚種植大戶,每年這個時候就要為村民分發思州柚苗木和指導他們移植栽種。”
沿著岑石公路進入該縣注溪鎮,映入眼簾的第一幕農業活動就是隨處可見群眾在分發思州柚苗木和栽種思州柚時的忙碌情景。
“今年又要新載8畝,政府全部免費發柚苗。”劉洪海一邊把柚苗裝上三輪車,一邊笑呵呵的對筆者說,“得到政府技術和項目支持,家里現有的22畝柚子,口感提高很多,2016年達到畝產2600多斤,以每斤2元市場批發價發給湖南大老板,一共毛收入10幾萬元,買部轎車不成問題哈。”
像劉洪和跟劉洪海這樣的大戶,在注溪鎮周坪村家家戶戶的種柚時期,這是數也數不清的。為了好銷售,他們結盟闖市場,周坪村種植大戶吳高堯專門成立了柚農合作社——岑鞏縣興華文旦柚種植專業合作社。說起法人代表吳高堯,這個老頭有些幽默感。
“我們的柚子皮肉易分離,口感非常好,酸甜適中,吃了還想吃。”今年72歲的思州柚種植戶吳高堯站在一棵胳膊粗的柚子樹旁,一邊剪枝一邊高聲對筆者說。
吳高堯是岑鞏縣有名的柚子種植大戶,65歲那年,他才開始種植柚子,如今已種植思州柚80余畝,去年柚子大豐收,收入頗豐。提及此事,旁邊一位鎮上的工作人員說,去年柚子價錢不錯,吳家起碼掙了三四十萬元,估計今年他的產值也不會少于50萬元。
掛果時期的思州柚。
注溪鎮新植柚苗一角。
“沒有賺那么多,沒有賺那么多……”吳高堯笑著連忙擺手。
“你就講真話嘛,這是好事,又不上你的稅。”注溪鎮周坪村哨平社區支書楊代軍笑著截了吳高堯一句。
“以前我們喊他吳老頭,現在都喊吳老板。他不但靠種柚子發了家,自己也成了技術能手,指導周邊貧困戶一起種柚子”。
周坪村合作社始建于1998年,在楠木坳思州柚產業基地里,是該縣實施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建立起來的一個示范性果園場,有17個果農大戶,總面積2400余畝,平均畝產高達1500公斤以上,按市場均價4元/公斤計算,畝產值在6000元左右。
“去年我和組上的幾個大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加上新植面積,我們已建成1000余畝連片種植基地,”在注溪鎮六部屯村委會,領到補植柚苗的村民蔡朝貴說。
“柚苗是國家扶持項目,只要是發展思州柚產業,每年都能向鎮政府申請補植柚苗和新栽種柚苗。”注溪鎮六部屯村黨支部書記黃賢武給前來咨詢的群眾解釋。
在六部屯村,村民們去年也以村黨支部為主體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學習了該鎮周坪村的柚農經驗,抱團闖市場。注溪鎮思州柚發展了18年,備受各村群眾追捧,凝聚在產業合作社下的種植大戶,還包括了返鄉農民工回鄉發展思州柚創業致富。
為突出示范效應,注溪鎮通過引導柚農流轉土地,加大產業扶貧項目扶持力度,強化思州柚種植技術培訓、提供有機肥、建強基層設施等措施,1000畝以上示范點有哨坪楠木坳、中寨榨房邊、三道水杏家山、小堡車邊及周坪桐子灣5個點。
近年來,注溪鎮思州柚產業發展從周坪村涉及到小堡、哨坪、注溪、衙院、六部屯等村岑石公路的龍江河沿岸,種植面積達2.5萬余畝,涉及農戶2800余戶,其中貧困戶涉及945戶3180人,截止2016年帶動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453戶1857人。
思州柚是注溪鎮的一項富民產業,原名叫思州牌文旦柚,色澤青黃,清香爽口,汁多肉嫩,無籽無渣,芬香撲鼻,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是柚中佳品。“思州牌”文旦柚曾經獲得“貴州省名牌農產品、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北京奧運推薦果品、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等多項榮譽。2015年和2016年,注溪鎮思州柚分別獲得獲國家地理標志性保護產品和該鎮以思州柚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國家林業部許新橋司長調研思州柚基地。
據介紹,注溪鎮通過思州柚產業發展實現柚農年均戶增收2.9萬余元。2016年,注溪鎮思州柚進入盛果期面積10000余畝,年產量13000噸,實現產值737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182戶733人;2017年預計盛果期面積達到11000余畝,年產量14300余噸,實現產值8100余萬元,將有效帶動精準脫貧戶243戶1100人脫貧致富。(楊元彬 楊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