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田應龍) 11月28日下午,黔東南州第七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從江第十四屆原生態侗族大歌節上,從江第四屆原生態侗族大歌百村大賽決賽在從江縣鑾里侗族風情園舉行。
走進從江縣鑾里侗族風情園,遠處傳來的是陣陣悠揚的侗族大歌,到現場的游客和觀眾無不贊嘆“太好聽了”。 從江第四屆原生態侗族大歌百村大賽是黔東南州第七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從江第十四屆原生態侗族大歌節文化系列活動之一。初賽在丙妹鎮、貫洞鎮、高增鄉、洛香鎮、西山鎮、往洞鎮、慶云鎮、下江鎮、停洞鎮、宰便鎮、谷坪鄉、斗里鄉、翠里鄉、加榜鄉、秀塘鄉等15個鄉鎮舉行,經選拔,來自該縣15個鄉鎮30支侗歌隊(其中少兒歌隊9個)1320名歌手匯聚縣城,同臺競技一展歌喉。選手中年紀最大的80歲,年紀最小的僅有4歲。
據了解,從江縣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縣、中國侗族大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香豬之鄉、中國優質椪柑之鄉、全國雙擁模范縣、貴州省長壽之鄉。境內自然山水綺麗多姿,民族文化原生古樸。是黔東南州、貴州省乃至全國旅游景點數量最多、資源類型最全、原生性最強、保存最為完整的縣份之一。從江縣目前已建有“侗族大歌”生態博物館、非遺陳列室各1個,全縣目前有縣級以上民族文化傳承人51個,其中國家級2人,省級7人;州級5人;縣級37人。
據悉,從江侗族大歌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侗族大歌成為了侗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之一,高增鄉的小黃村、高增村、岜扒村、占里村,谷坪鄉的銀潭村,往洞鄉的增沖村等等,無不借助侗族大歌成為旅游熱點村寨,旅游業直接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小黃村為例,目前村里有不同年齡段的民間歌隊50多支,隊員1000多人,分為姑娘隊、羅漢(男青年)隊、娃娃隊和老年隊。小黃村民在上海、長沙、貴陽、桂林、張家界、凱里等大中城市和著名旅游景點從事侗族大歌演唱表演的有540多人,每人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全村僅靠此項今年創收約2000萬元,人均收入4260多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