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產業扶貧再精準。要求領導干部深入貧困村、貧困戶,與貧困群眾一起找致貧根、算扶貧賬、謀脫貧計,精準定好產業目標、精準選好產業項目,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以 “三變”改革試點為契機, 大力推進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大抓特抓生態綠色農產品, 推進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市場網絡化、利益股份化,著力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
二是易地搬遷再精準。深入搬遷項目和搬遷農戶,落實以產定搬、以崗定搬,落實集中安置,落實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落實統一建設管理, 著力推進入住、培訓、就業等工作,發展后續產業,解決好“怎么搬”“搬出來怎么辦”的問題,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三是教育扶貧再精準。精準落實教育扶貧“兩助三免”“兩助一免”等政策, 有效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先交后返、政策宣傳不到位、配套資金不及時、組織落實不嚴密、尚未實現全覆蓋”等問題,不讓貧困家庭因學負債、貧困學生因貧輟學。繼續抓好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讓每一個農村孩子能夠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
四是遍訪回訪再精準。按照“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的要求,注重扶貧與扶志和扶智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激發內生動力、理清發展思路、增強發展信心。按照“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 逐戶核準貧困識別和貧困退出情況,逐項落實幫扶項目和幫扶舉措,實現貧困人口底數的動態管理,杜絕“數字扶貧”“富戴窮帽”“窮戴富帽”的虛假作風,確保該獲得幫扶的一個不漏、不該退出的一個不退。
五是政策落實再精準。狠抓政策宣傳培訓,讓干部掌握政策、讓群眾知曉政策,提高政策惠及面;清查復核貧困戶享受政策情況,加大教育、健康、社保、金融等政策落實力度,重點解決政策兌現關卡過多、手續繁雜、跑冒滴漏等問題,堅決查處涉及扶貧資金的違紀違法行為。
六是夯實基層再精準。大力加強黨建扶貧,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充實一線扶貧工作力量;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加強動態管理和跟蹤問效,確保人崗相適、才盡其用,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干部隊伍。(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