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期,錦屏縣銅鼓鎮食用菌生產基地120萬棒香菇進入采摘期,一派忙碌景象。該基地通過“支部+基地+貧困戶+公司”模式,讓婦女和老人們在家門口就業,每天收入100余元。
“我們年紀大了,去外面找不到活做,在這里采摘香菇,上下班沒有時間限制,可以自己安排,即能照顧家里,又能掙到錢。”一位老人一邊剪菇一邊高興的說了起來。現場做工的老人都是食用菌基地附近花橋、嫩寨、銅鼓的村民,他們只要有空就會到這里做工。
近年來,該鎮積極探索“支部+基地+貧困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促貧困戶脫貧。依托貴州根生科技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家門口”創業增收就是該機制下的成功案例。該公司建有基地三個,香菇基地標準大棚171個,面積31000平方米,黑木耳基地面積45000平方米,菌木培育基地一個,面積300畝。建有菌棒生產車間1個,24米長的流水線菌包生產設備2條;出蒸車20輛、車間生產流動車15輛、運輸機動2臺,自備電(發電機50KV)1臺、全自動大型烘干設備一臺、中型烘干設備四臺,300立方米冷庫1個,100噸地磅1臺、高壓鍋爐1臺、滅菌房12間。
目前,該公司主要生產香菇和黑木耳等食用菌,獲得貴州省食用菌唯一一家有機認證,生產能力達到每年400萬棒,帶動周邊就近就業500余人次。公司實行統一制種,統一回收、統一銷售、統一管理。產品通過電商等形式主要銷售往凱里、湖南、浙江、廣東等地區,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余萬元。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種植農戶已由銅鼓鎮輻射到敦寨鎮、新化鄉、大同鄉、三江鎮等鄉鎮。
據了解,2017年,該鎮采取“1642”產業扶貧模式發展食用菌種植,即:對今年計劃脫貧戶的貧困人口,每一個貧困人口發放600棒菌棒種植,貧困戶與公司簽訂保底回購合同,公司負責提供技術指導和保障產品回收,按照7元每棒的收益,每年將實現年人均增收4200元以上,確保銅鼓鎮84戶389人實現脫貧。(譚元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