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黎平縣始終堅持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富民強縣的強大引擎,全力打造第一產業,培育壯大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綠色轉型。
大力實施有機農業發展計劃,突出抓好“兩茶一藥”產業發展,推出茶葉、山茶油、中藥材等一批有機產品,統籌推進生豬、家禽、特種養殖等山地畜牧業發展,加快溫氏養豬、綠殼蛋雞等養殖基地建設,探索推廣稻魚鴨共生、林畜共養等綜合種養技術新模式,加快推進“中路突破”、“百里侗寨”農業產業示范帶和5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休閑康體農業、觀光體驗農業和安全高效農業,積極培育農業經營主體,依托龍頭企業和農村電商平臺載體創新農產品銷售方式,打造黎平雀舌、黎平山茶油、黎平香禾糯、黎平茯苓、黎平鉤藤、黎平綠殼雞蛋等一批有機品牌,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水平。
二是加快發展新型工業化建設,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深入實施“雙服務”、“百千萬”工程,加大“一區三園”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華新建材、天賜霧柳山泉、百壽山泉等企業改擴建,完善園區路網、電網、水網、通信網等重大基礎設施,不斷提升開發區支撐工業發展硬件水平。按照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的要求,推動硅冶、木材、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大做強茶、油、藥、米、酒、水等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形成品牌效益;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小微企業,大力發展民族工藝、特色旅游商品、新能源、新汽車、光伏發電、侗鄉山地旅游裝備制造業等新型產業,提升全縣工業產品附加值和發展水平。
三是加快發展文化旅游業,增強旅游帶動效應。
按照“A”級景區的建設標準,加強景區道路、供水、供電、旅游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以肇興侗寨為門戶的“百里侗寨”民俗文化國際旅游體驗區、以八舟河為紐帶的國際康養度假區、以翹街古城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旅游示范區等三臺全域旅游井噴式增長的“發動機”;深化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大力推行“旅游+新農村建設”、“旅游+傳統村落”、“旅游+節會”等旅游發展模式,策劃開發徒步健身、山地體育運動等項目,努力開發培育傳統特色民族手工藝品、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加工產業和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創意、旅游地產等文化旅游新業態,積極融入“大桂林國際旅游圈”,加強與雷山、鎮遠等周邊縣域景區及云南西雙版納、湖南張家界等知名景區的交流合作,整合資源組建全球最大的侗族大歌合唱團,提升該縣旅游資源的知名度、美譽度。(楊秀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