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筆者從黎平縣獲悉,近日,該縣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異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四個硬仗”和“七個戰役”,制定了14個三年攻堅方案,深入推進大扶貧戰略。
該縣圍繞大扶貧戰略,制定了黎平縣農村“組組通”公路、茶葉產業、油茶產業、規;卟水a業、黃牛產業、生態家禽產業、食用菌產業、中藥材產業、電商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醫療健康扶貧、旅游扶貧等14個三年攻堅方案(2017-2019年),助力扶貧攻堅大決戰。
打好基礎設施硬仗。未來三年,該縣將實施農村“組組通”公路950條2760.35公里,其中:30戶以上696條2162.239公里,30戶以下254條598.111公里,此次大決戰先行啟動實施30戶以上“組組通”公路。
實現生態美百姓富。到2020年末,全縣建成茶園50萬畝以上,2019年底全縣高標準油茶種植面積突破40萬畝,在中路、中部鄉鎮建1000畝以上標準化規模蔬菜場(小區、戶)50個以上,到2019年,黎平黃牛發展到20萬頭以上,生態家禽年出欄700萬羽,禽蛋產量1.1萬噸,建年出菇10萬公斤以上的標準化規模食用菌場(區)500個以上,全縣年優質商品食用菌達2億公斤以上,2019年底,全縣中藥材累計種植面積達25萬畝。
實現茶產業年綜合總產值20億元以上,油茶產業總產值20億元以上,“兩茶”產業帶動5萬多貧困人口脫貧;商品蔬菜產值1.5億元以上,覆蓋1.7萬戶、4.3萬人,其中貧困戶0.7萬戶,1.6萬人;黃牛產業總產值達到3億元以上,覆蓋1萬戶,3萬人,其中覆蓋貧困戶0.5萬戶,1.5萬人;食用菌產業覆蓋1萬戶,3.3萬人,其中覆蓋貧困戶0.6萬戶,1.6萬人;中藥材從業人員突破4萬人,人均年均收入8000元以上,力爭中藥材各產業鏈總產值達100億元。
全力改善人居環境。2017-2018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6651戶28456人,其中貧困人口6279戶24965人,2019年完成2018年3028戶13276人的搬遷入住,同時做好“十三五”34522人搬遷對象的生計保障和后續發展工作;到2019年底,完成27993戶(“四類重點對象” 8849戶,其他危房改造戶19144戶)危房改造和 “三改”任務。
加大就醫就業保障。未來三年,每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四重醫療”保障水平達95%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合率達100%,每年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100%,到2019年,實現每千人擁有床位數6張,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5人,每萬人擁有全科醫師2人,年人均壽命達平均為76歲。
未來三年,圍繞精準扶貧戶、易地移民搬遷戶、控制返貧戶、創業就業、進城務工五大類人員,完成培訓21050人。今年底,實現鄉鎮電商站點覆蓋率達100%,59個貧困村的村級電商站點達到全覆蓋,2018年底村級電商站點覆蓋率達65%以上,2019年底村級電商站點達到全覆蓋,電商人才培訓13000人以上,2019年農產品網上銷售達7700萬元以上。
以“一城一地一品牌”為核心,以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爭創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為抓手,重點建設肇興、翹街、八舟河三大景區,打造“百里侗寨踏歌行”精品旅游線路,推動全縣旅游業持續井噴增長,到2019年底,全縣接待游客達到1000萬人次、旅游產值突破100億元、旅游產業帶動13000人貧困人口脫貧。(姚進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