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3月10日,當渾厚的銅鼓聲蘆笙聲響起時,貴州省雷山縣西江鎮控拜村迎來13年一次的招龍節。
祭師緩緩步入祭壇,念長長的祭詞,先祭天地神靈。念畢祭詞,殺一只白公雞祭祀后,把公雞煮成雞粥,在場的人吃一點以示吉祥。由祭師和鼓藏頭帶著數百根竹簽小紙人、一袋大米,沿著上山路線擊鼓吹笙招引山龍神,從坡上下來,跟隨著祭師念著招龍祭祀詞,悠揚的蘆笙聲,呼喊山龍神跟隨,每走幾米便插一根“仙丹”,浩浩蕩蕩的招龍隊伍招引龍神進寨。 “引仙丹”其就是為本寨招回“龍神”之意。招龍節的前一天,控拜村民每家每戶都會到村的對山上砍伐上百條竹子,制成竹簽小紙人,苗語稱為“仙丹”,剪“仙丹”是由本村邀請的祭師來完成,統一發放到各組組長上。招龍回來后,全寨斬殺一頭黑毛豬,取12塊肉煮熟,用糯米、甜酒、豬肝、豬頭等祭祀招回來的龍和保護全寨的護寨樹。祭祀儀式完畢,就可以開始跳起蘆笙舞等活動,活動將持續到3月18日結束。
3月10日,祭師在蘆笙場上念詞祭祀
3月10日早,招龍地插上的“仙丹”和村民們用雞蛋祭祀龍地
3月10日,控拜村兩位壯漢抬招龍豬準備祭祀
控拜鼓藏頭斬殺招龍黑毛豬
互敬招龍酒
招龍回來后,全村婦女向招龍隊伍的蘆笙手敬酒
據悉,招龍節苗族同胞視為興風降雨的神靈,與苗族古藏節號稱最神秘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祭祖祈福活動,每13年舉行一次,一次要持續3年,因此,每隔13年,即一個生肖的周期,要燒香化紙,備上供品,吹笙撒米,舉行招龍儀式,把龍神招回村寨,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和寨子的繁榮昌盛。
控拜村,200多戶,因90%以上從事銀飾制作,有“銀匠村”的美譽。離雷山縣城50公里,距西江鎮14公里,到自治州府凱里41公里。村寨中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傳統習俗,如祭祀、婚嫁、喪葬、服飾、歌舞、刺繡、蠟染、紡織等等,擁有精湛的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形成了獨特的苗族銀匠群體。2008年10月15日,獲貴州省村落文化景觀保護示范村的稱號。(穆良富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