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常聽人說,危巖看守工作不適合女職工,要么熬夜,要么像男人爬上山頂巡查危巖變化情況。工作一點都不輕松。然而,四名女職工,堅強地扛起了盯控危巖、落石,確保列車安全暢通的大旗,把大愛奉獻在了荒涼閉塞的大山深處危巖看守點。
除夕之夜,記者再次來到成都鐵路局凱里工務段管內滬昆鐵路貴州東段下行線K1821看守點。此刻,大山深處的寒風一陣又一陣卷起,肆無忌憚地砸在看守點的鐵皮上,空蕩蕩的山谷中回響著寒風呼嘯的聲音。
同行的凱里橋路車間工程師胡貴明告訴記者:“這個看守點位于凱里至六個雞之間的下行線1821公里處,看守點就用線路里程來命名,這是全段3個I級防洪看守點,唯一一個由女職工當值的看守點。”
看守點門前是隧道,腳下山坳里,山險澗深、人煙稀少、荒涼閉塞。這里的冬天,寒風刺骨,連綿起伏的苗嶺大山籠罩在一片寒冷之中。
記者在看守點見到女職工石玉芬,她身穿著厚重的衣服,臉上卻掛著笑容。這位43歲的苗族女職工,是最早進駐、迄今為止在看守點干的最長的一個。除夕這天,正好輪到她和一名聘用工當白班。
看守房是一個活動板房,不足7平方米,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就占去看守房的三分之一,桌上整齊地擺著備用對講機、電筒以及各種記錄本,墻上貼著巡回圖、看守工管理規定和安全注意事項等規章制度,在看守房的一個角落里還放著鋤頭、鐵鍬之類的應急搶險工具。
利用列車空隙時間,石玉芬獨自行走在路邊上,不時抬頭檢查危石處所。她告訴記者:“為保證春運期間列車安全運行,看守點的女職工不僅需要在崗位登記列車通過時間,檢查危石處所,還要負責每趟通過列車的呼叫應答,雙崗迎送,一刻也不離開崗位。春運高峰期,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做,只能以方便面充饑,因為怕漏報列車,水也盡量少喝,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從石玉芬口中記者了解到,四名女職工家都在凱里,距離看守點有十來公里,交接班都在早上8點鐘和晚上20點,當白班凌晨六點鐘就得從家中出發。遇到下夜班只好住在看守點,就這樣堅守快四個年頭了。石玉芬告訴記者:“她的丈夫是一名橋隧工,因為身患重病多年,一直在家休養,但他非常理解我的工作性質,盡量不讓我分心。這些年,我都沒能好好照顧丈夫和兒子。”談到此,石玉芬一臉遺憾和無奈。
四名女職工在大山深處艱苦的環境中團結在一起,盡心盡力,盡職盡責,默默無聞,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堅守著崗位、盯控著危巖,將辛勤汗水揮灑在自己摯愛的崗位上,在保障山區鐵路運輸安全的同時,更為山區鐵路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正是這樣一群不怕困難的鐵路女職工,默默地堅守在大山里,守護著危巖看守點,換來了旅客的平安出行。(葉志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