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黔東南得天時、居地利,更具人和,遍地有黃金、處處是商機,人人在創業,投資正當其時。”3月15日,黔東南州副州長陳應勇在貴州省黔東南州產業招商暨文化旅游推介會上表示。
這場推介會在廣州舉行,吸引了珠三角200多家優強企業參會。會上,黔東南州16個縣市與意向企業簽約項目24個,投資金額達76.5億元。這也意味著,除了爭當貴州國際旅游“排頭兵”、貴州對外開放“橋頭堡”,黔東南州還要做中國“聚寶盆”,2017年春季招商的號角已然吹響。
用好“兩個寶貝”,2017年擬簽約千億以上
黔東南位于貴州省東南部,東鄰湖南、南接廣西,是貴州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隨著貴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的開通,黔東南交通區位優勢凸顯,成為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進入貴州和西南地區的第一站、第一城。
近幾年,黔東南州GDP增速居全省前列,已然成為貴州經濟版圖上增長最快的新興力量。其中,招商引資在黔東南州的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黔東南州副州長陳應勇表示:“近年來,通過落實優惠政策,優化招商環境,全州數據信息、健康養生、生態農業、文化旅游和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迅速,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和集群發展搭建了大好平臺。”
過去五年,黔東南州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全州共引進產業項目1879個,投資總額4170億元,實現到位資金達3000多億元,引進500強企業27家。招商引資對GDP的貢獻率達21.6%,拉動GDP增長2.7個百分點。
2017年,黔東南州繼續狠抓招商,計劃完成策劃編制重點產業招商引資項目1000個以上,新引進投資規模3000萬以上省外(境外)合同項目400個以上,簽訂合同投資總額1000億元以上,引進500強企業16家以上,新引進項目開工400個以上,新增投產項目200個以上,新增到位資金850億元以上。
為了實現這個招商目標,黔東南州正積極通過做長板補短板的方式,打造吸引外商投資的環境高地。黔東南州憑什么能夠吸引廣大企業前來投資、大興產業?
黔東南在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中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地自然資源豐富,青山綠水養眼、藍天凈土養肺、傳統飲食養顏、民族文化養心、田園生活養神,素有“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之美譽。該州也是民族文化的大觀園,擁有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項(侗族大歌),國家級非遺52項,非遺數量位列全國地州(市)級第一。
黔東南州投資促進局局長龍安躍介紹,黔東南州將圍繞綠色經濟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重點發展文化生態相融合的旅游產業、大健康產業、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現代高效林業、民族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特色輕工業、綠色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八個方面的產業。此外,各大產業均有相應的政策支持,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發展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大文化“四塊長板”
據了解,推介會上簽約的項目涉及濕地公園建設、旅游綜合開發、食用菌種植基地、文化藝術創作基地、特色果品深加工、茶葉產業化種植、環保裝備研發生產基地等。黔東南州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的路子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陳應勇也指出:“以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為戰略定位,用好貴州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帶來的改革機遇,做強做優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大文化‘四塊長板’,全力打造貴州國際旅游“排頭兵”、貴州對外開放‘橋頭堡’。”
當前,“四塊長板”已經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大數據、大健康為重點的新興產業迅猛增長,工業產品種類從44個增加到98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15億元,旅游業迎來“井噴式”增長,全州旅游人次和綜合收入分別累計達到2.04億人次和1709億元。文化產業迅速壯大,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而在補短板上,由于地勢險峻,貴州的經濟發展一直受限。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黔州大地一改窮山惡水的形象。黔東南州內現已形成“兩機場、兩高鐵、縣縣通高速”的立體交通網絡。境內有黎平、凱里黃平兩個支線機場,貴廣高鐵、滬昆高鐵穿境而過,通車里程占全省一半,水運通江達海,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政策紅利疊加 落地服務全程對接
發展經濟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堅持‘投資有效益、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的招商理念,大力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打造親商清商環境。”陳應勇表示。
除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黔東南州相對于中東部地區有眾多的優惠政策支持,并且在土地、用電、勞動力等方面擁有絕對優勢。
在國家層面,先后下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等文件,提出了119項支持政策。
在省、州層面,先后出臺了“貴州省八條措施”“黔東南州支持企業上市的十條措施”“支持基金業加快發展的十條措施”。黔東南州有15個貧困縣享有上市審批“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的綠色通道,落戶企業享有4000萬用于企業搬遷、設備安裝、廠房租賃等補助政策。
這一攬子政策旨在為招商引資提供優惠和為企業上市提供支持。黔東南州金融辦副主任王夢友在推介會上還保證,“這些政策只會相互疊加,不會相互抵消”。
此外,黔東南有優質的人力資源,每年大中專畢業生達3萬多人,加上每年免費培訓的10萬多專業技術人員,可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熟練的勞動力和技術人才,月平均工資較中東部發達地區低2000元-3000元。在用電上,企業還享有大工業企業綜合用電價格由原來的每度0.56元降至0.44 元,其中,大型數據中心用電每度0.35元。
除了政策紅利,黔東南州也為投資商提供各種便利服務。全州各縣市均設立了一站式政務服務中心和招商引資項目代辦服務機構,實行“一窗受理、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的登記流程,為外來投資者提供項目全程代辦服務。
一大批領軍企業紛紛落戶黔東南
到黔投資,不少企業家擔心項目落地問題。黔東南州對此十分重視,竭力推進項目落地建設。
今年2月19日,慧峰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了60多家企業在黔東南州岑鞏縣舉行重大扶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產業組團、包縣脫貧”的模式首次進入黔東南。如今不到一個月時間,近50億的項目全面啟動。黔東南州、縣政府以高效的行動打消了企業的顧慮。
慧峰集團董事長許曉峰介紹,“產業組團”由30多個細分領域內已上市、排隊待上市和擬上市的幾百家企業共同組成。是新的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資本+旅游+產業+扶貧+平臺”的一種集成創新商業模式。
據了解,慧峰集團與黔東南州合作項目近100億。其中包括岑鞏縣的黔東南大峽谷、五館一中心、汽車露營地,天柱縣的三門塘景區、遠口鎮美麗小鎮等項目。“慧峰主導的企業聯盟有信心扎根岑鞏縣,把岑鞏縣打造成黔東南州的扶貧樣板縣。”許曉峰說。
據了解,目前黔東南州已引進了萬達、阿里巴巴、慧峰集團、富士康、碧桂園、華為、京東等一大批標桿性領軍企業。
如今,黔東南州正向著成為中國“聚寶盆”的目標邁進,在拉動全州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為助推黔東南州精準扶貧注入了新的活力。(鄒錫蘭 伍素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