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2017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新聞發布會在國際大都市——上海隆重舉行。國際合唱聯盟主席麥克•安德森、國際合唱聯盟副主席郭立明、國際合唱聯盟藝術總監菲利普•佈魯耐爾、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中方藝術總監甘霖、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肖明龍、州宣傳文化部門、凱里市人民政府、州歌舞團相關領導、國內外合唱界的藝術家以及國內近30家新聞媒體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千年古韻 世界聆聽 侗族大歌與苗族飛歌對話世界聲音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小黃村侗族大歌一經亮相,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侗族大歌是侗族多聲部民間歌曲的統稱,是由多人合唱、集體參與的古老歌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便是它的特點。歌唱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鼓樓大歌、聲音大歌、敘事大歌、童聲大歌、戲曲大歌、社俗大歌、混聲大歌等七種。它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
苗族飛歌,苗語稱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種,流行于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劍河、施秉、黃平、凱里等縣市。飛歌的音調高亢嘹亮,豪邁奔放、明快,唱時聲振山谷,有強烈的感染力。飛歌,多用在喜慶、迎送等大眾場合,見物即興,現編現唱。歌詞內容以頌揚、感謝、鼓動一類為主,過苗年、劃龍舟等節日喜慶活動,一般都要唱飛歌。
據悉,此次舉辦“2017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旨在向國際社會深度推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和歷史悠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飛歌,讓侗族大歌、苗族飛歌與世界聲音對話,進一步推動黔東南州民族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促使黔東南州成為全球原生態文化保護發展的研究、交流、展示中心,更好地保護、傳承侗族大歌、苗族飛歌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突出侗族大歌在國際民歌合唱藝術中的影響力,充分展示中國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
2017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 唱響大美黔東南 全力打造“世界民歌合唱之都”
據悉,2017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將于8月8日至12日中國貴州省黔東南州盛大舉行。此次國際民歌合唱節以“千年古韻世界聆聽 ”為主題,由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國際合唱聯盟共同主辦,黔東南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凱里市人民政府承辦,黔東南州歌舞團有限責任公司、亞太合唱發展基金執辦,屆時,將有來自海內外的幾十支合唱團匯聚大美黔東南,共襄盛會。據了解,此次國際民歌合唱節在前期、中期、后期都有活動內容的開展,主要內容有:黔東南民歌合唱大賽、2017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開幕式、國際合唱聯盟“世界聲音對話”暨黔東南狂歡節、世界聲音與侗族大歌的對話(高峰論壇)、世界聲音與苗族飛歌的對話(高峰論壇)、合唱團文化惠民及展演、“世界聲音對話侗族大歌、苗族飛歌”專場音樂會、2017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閉幕式、國內外合唱團唱游黔東南等。
黔東南州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百節之鄉”“銀飾之都”“非遺之冠”的美譽,是人類疲憊心靈棲息的家園,是世界十大“返璞歸真”旅游目的地。2016年6月,與中國合唱協會已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民歌合唱節”。此次舉辦“2017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讓世界聲音唱響大美黔東南,使“黔東南國際民歌合唱節”成為黔東南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合唱藝術文化品牌,讓全世界都來這個純粹人類本原的合唱之都,將合唱節辦成侗族大歌與苗族飛歌召喚世界相聚的“黔東南狂歡節”,推動黔東南全力打造成為“世界民歌合唱之都”。
大美黔東南470多萬各族人民正在向全世界合唱團員發出誠摯邀請,熱忱相邀世界各國友人及合唱團員聚集大美黔東南,聆聽清泉般閃光的音樂,聆聽天籟之音,聆聽世界的聲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