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黔東南州大力實施農村貧困人口53種慢性病醫療保障財政兜底。1月至5月,認定貧困人口患53種慢性病患者9110人,財政兜底補償資金達904.48萬元,補償比達97.26%,較“三重醫療保障”水平提高7.83個百分點,有效解決了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黔東南州是我省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少數民族地區之一,貧困發生率全省第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達10.77萬人。為解決慢性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去年底,該州制定出臺了《農村貧困人口慢性病醫療救助保障》財政兜底政策,從今年1月1日起,將全州建立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的53種慢性病納入財政全額兜底救助的“第四重”醫療保障制度,對53種慢性病實行100%兜底救助。
同時,新農合報銷對53種慢性病患者報銷比例也作了傾斜,慢性病基金按照新農合籌資總額的6%提取,對參加新農合的慢性病患者中的大病報銷起付線由原來的6000元下調到5000元,按照50-80%比例分段報銷,補償不設封頂線,保底補償200元。對建檔立卡等11精準扶貧對象實行“兩提高、兩降低、一減免”政策,即:提高門診、住院補償比例5%,提高大病保險補償比例10%;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由原來的6000元降低到3000元,降低個人自付費用,減免經轉診住院起付線。將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政策范圍內門診、住院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后剩余合規醫療費用全部納入慢性病財政資金兜底救助,實現四重醫療保障政策范圍內保障水平達100%;對治療用藥超出《貴州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的未納入新農合政策報銷的保外藥品按比例給予救助。
此外,該州還為慢性病患者構建便民利民服務體系,整合民政、衛生計生、財政專項救助資金定期向新農合經辦機構預撥。定點醫療機構墊付參合群眾就醫發生的各類補償救助費用,經辦機構代審代結定點醫療機構墊付的各類補償救助資金,定期向民政、衛生計生部門結算,實現州內定點醫院慢性病救助“一站式”即時結報。(周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