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東南州人社局組織召開職稱工作會議,對2017年職稱評審工作做了具體安排和部署。據悉,從今年起,該州職稱評定出現重大變化,淡化了論文,部分系統、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評中級以上職稱,須有到基層服務的經歷。
該州明確,將有序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從今年起,向符合條件的縣(市)、中介機構、行業協會下放中級職稱評審權限。同時,將加強對自主評審工作的事中事后監管,對不能正確行使評審權、不能保證評審質量的,將暫停評審工作直至收回評審權。
另外,職稱評審不再將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作為職稱申報的必備條件,確實需要評價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由行業主管部門或用人單位根據專業和崗位需要自主確定相關要求。
州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在核定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內進行。通過評聘結合,進一步推動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的有效銜接和良性運轉。為加強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和解決老同志的職稱評審問題,對高、中級已沒有空崗的單位,可在該級別崗位推薦1名申報評審,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三年,且符合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有關條件的,申報評審時,可不占單位的核定推薦空崗數。經評審獲得職稱資格的人員,由用人單位按崗位設置管理有關規定聘用。
建立專業技術人員服務基層長效機制是黔東南本次職稱改革的一大亮點。根據有關規定,州直和縣級醫療衛生、教育、農業機構技術人員晉升中級職稱前,須到基層單位服務滿1年,州直單位晉升高級職稱前須到基層單位服務滿2年。
此外,傳統評定職稱的方式比較注重論文,而本次職稱改革,則更加注重成果,淡化了論文數量。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和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可以用具有一定專業水平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教案、病例等成果代替論文要求。(楊登骕 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