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黔東南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積極履行黨章所賦予的職責,精心謀劃、組織實施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以鐵的紀律護航脫貧攻堅。
突出監督重點,開展系列專項行動。堅持“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把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黔東南州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服務保障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把監督責任履行和推動主體責任落實相結合。2014年以來,完成在全州建立203個民生監督組,有計劃地對重點扶貧資金項目開展“地網行動”,對扶持微企發展補貼、獼猴桃種植扶貧項目等14類扶貧資金項目實施情況開展專項監察,發現問題4700余個,立案476件,黨政紀處分423件454人,移送司法機關58人;啟動扶貧領域“護民生、促脫貧”監督執紀問責專項行動,督促各級各部門強化責任擔當,以鐵的紀律切實保障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強化執紀審查,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行為。堅持主動發現問題,在全州開展“訪村寨、重監督、助攻堅”專項行動,主動發現問題,把群眾上訪變為干部下訪,組織州縣紀委監察局班子成員走訪接訪群眾18394戶,發現問題4500個,協調解決問題1432個,初核立案223件。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虛報冒領、截留挪用、貪污侵占、優親厚友以及失職瀆職等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堅決鏟除侵害群眾利益行為,2013年以來,全州扶貧領域共立案1956件,黨政紀處分1796人,移送司法機關62人;下發監察建議書128份,督促有關部門整改問題378個,清退被侵占的扶貧民生資金112.78萬元。
加大問責力度,確保扶貧政策落到實處。對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堅持“一案雙查”,既查處當事人,又對負有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的領導干部嚴肅追責。2016年以來,全州共問責履行“兩個責任”不力67人,下發監察建議書和工作建議書47份。嚴肅問責了黃平縣民宗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茂芝、丹寨縣揚武鎮原紀委書記李文周等失職失責行為。同時,對扶貧領域典型案例堅持公開曝光,2016年以來,先后通過通報、報紙、網站、電視等平臺點名道姓曝光扶貧領域違紀違規36人,持續形成有力震懾。
堅持標本兼治,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協助州委、州政府出臺《黔東南州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暫行辦法》,扎緊州縣鄉村四級民生資金的管理使用制度的“籠子”。突出以案治本,深刻剖析民生政策項目資金監管漏洞,運用“制度+科技”手段健全完善扶貧領域問題長效監管機制。如,全為防控“資金套騙”,全州水利系統建立了“水利民生實物數據庫”,衛生系統建立了“新農合基金預警監管系統”,教育系統建立了“營養午餐電子眼”。將大數據技術融入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工作,打造的集民生資金數據查詢、數據預警、數據分析為一體的“民生資金云”大數據平臺,讓權力運行處處留痕,實時監控。截至目前,通過后臺比對自動發現問題,共立案78件82人,移送司法機關2件2人。(黔東南州紀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