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黔東南州圍繞提升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出新招、用實招,以外力促內力,充分發揮貧困農戶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教育貧困群眾,改變貧困農戶的依賴思想和守舊意識,逐步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可持續、有質量的脫貧。
一、注重思想發動提升。思想引導是關鍵,切實轉變貧困戶的觀念,破除貧困心理,引導群眾“愿脫貧”。在全州開展“我要脫貧、助你脫貧”三個三主題活動,創新開展“能力增強到戶、產業增效到戶、資源增多到戶、政策增進到戶”的“四增到戶”行動,促進貧困群眾惰轉勤、勤轉能、能轉富。選派6256名駐村干部組成1249個駐村工作組,采取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家庭會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講脫貧攻堅惠民政策,從心靈促動上貧困群眾。同時,以州委州政府的名義在全州表揚100名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40家先進單位,以全州涌現出來的吳慶賢、趙華甫、鄭培坤、吳水根、陳立群、汪四花等一批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為榜樣,凝聚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二、注重政策驅動提升。因戶施策,量身定制脫貧措施,確保群眾“敢脫貧”。進一步完善“1+10+9”政策體系,先后出臺《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創建“中國有機第一州”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黔東南州深入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工作實施方案》《黔東南州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新形勢下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驗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黔東南州開展農村“兩保一孤”特困人群保險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等一系列農村改革、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等政策舉措,在政策上支持貧困群眾創業就業,改變貧困面貌。
三、注重項目帶動提升。優選脫貧項目,支撐群眾“會脫貧”。一是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構建長效增收體系。2017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4.56億元,較2016年度增長36.2%,啟動實施種養殖、鄉村旅游等產業扶貧項目5889個,對2017年度擬脫貧的15.38萬貧困人口實現項目幫扶全覆蓋。二是啟動實施農村公路“組組通”,解決群眾出行難。2017年,全州建設通組硬化道路6427公里,聯通2060個30戶以上村民組,可實現全州88%以上的村民組通硬化路,徹底打通脫貧攻堅大決戰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截至9月底,全州已累計完成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投資44.3億元,占年度計劃49.7億元的89.16%。四是圍繞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創業一人、帶動一片、激勵一方”的目標,大力培養汽車維修工、車工、電工、焊工、家政服務員等技術人員。截至目前,全州已完成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30174人,占今年我州全員培訓任務數42493人的71.01%。
四、注重抱團互動提升。培育市場經營主體,推動群眾“抱團脫貧”。依托全州36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9家扶貧龍頭企業、73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24個家庭農場、1862戶專業大戶,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推進融合發展抱團脫貧,帶動農戶37.86萬戶,其中貧困戶11.19萬戶。在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州“訂單農業”種植面積達到127.29萬畝,比2016年增長9.9%,有力地保障了農戶的利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