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與扶貧相結合。將鄉村旅游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結合園區內貧困村、貧困戶實際情況,制定“旅游扶貧菜單”,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鼓勵和支持優先發展農家樂、農家旅館等旅游業態實現脫貧;對無勞力的貧困戶,通過量化扶貧資金注入大戶或合作社發展觀光農業基地,采取抱團發展的方式實現脫貧。目前,該鄉望城高碑農文旅園區發展農家樂40戶,農家旅館10戶,通過鄉村旅游脫貧83戶260人。
鄉村旅游與現代農業相結合。利用望城-高碑優良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精品水果、茶葉等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既實現農民增收,又豐富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業態。全鄉建成農業觀光示范園3個,種植精品水果6500畝,茶葉300畝,荷花池基地120畝,有力帶動鄉村旅游業發展。2016年,望城村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鄉村旅游節,接待游客5萬余人,旅游綜合收入200多萬元。
鄉村旅游與村級集體經濟相結合。堅持鄉村旅游與村集體經濟“兩手抓”的發展理念,發揮鄉村旅游與村集體經濟互為帶動和雙向推動作用,該鄉結合園區產業特色和村級發展意愿,通過村級合作社實施精品水果基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特別是望城村建立280畝水果基地和120畝荷花池,既增加了村級收入,又豐富了村旅游業態。其“雙萬”計劃發展模式和“541”分配模式,得到了陳敏爾書記的高度肯定。2016年望城村集體經濟收入82.6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60元。
鄉村旅游與農村電商相結合。依托鄉村旅游發展優勢,因地制宜建立了望城、高碑兩個電商服務站,從大扶貧、大健康、大旅游入手,把園區內的精品水果、優質大米等產品加工成商品,方便游客在旅游季節線上、線下購買消費。2016年兩個電商服務站開業以來,線上銷售額達560萬元,線下銷售額達140萬元,“甘貨出山”惠及更多的群眾,鄉村旅游帶動群眾脫貧駛入快車道。(廖芝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