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走千寨、進萬村”是每一個農信人的真實寫照,扎根農村、服務基層是農信人的信念與使命。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講話精神,發揚信用社“挎包精神”,施秉甘溪信用社在服務“三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前進。
2017年12月19日清晨,這是個尋常的客戶回訪日,早上10點左右,施秉甘溪信用社貸后回訪小組一行3人,踏著一夜小雨浸潤了的路面,通往了甘溪鄉江凱村任明華夫婦修建的養豬場,進行實地回訪。
圖為貸款支持的新豬舍和仔豬
“你們來了!看,這就是在你們大力支持下新修建的養豬場!”正在給豬群搬運投食的任明華一看到回訪小組,便放下手中的推車,指著不遠處的豬舍說到。大家隨即來到了新修建的豬舍,實地看到,新修建的養豬場占地500余平方米,小隔間40個,分為豬仔舍、母豬舍、種公豬舍、配種舍等,可容納三四百頭豬,每個隔間都具有相應的配套設施,可實現飲水、通風、清除糞便等一體化需求。在任明華妻子鄧國鳳的帶領下,回訪組看見了三十來頭黑色的豬仔,鄧國鳳自豪地說到:“這是年初增加的新品種黑毛豬,皮脆、肉質鮮美,關鍵的是肥肉一點不膩,特別適合現在人們對‘有口感、低脂肪’的健康追求理念”。
圖為任明華夫婦以前租用的圈舍
回想一年以前,任明華夫婦在租來的豬場圈養了80頭長白豬豬仔,因資金限制、設備簡陋、品種單一、規模較小。當時,兩人來到甘溪信用社,訴說了新修養殖場、擴大養豬規模的想法和資金周轉的困難。獲悉情況后,甘溪信用社立即開展實地調查工作,充分了解到任明華夫婦的基本生產條件和還款能力等信息并認真測算所需資金量,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36萬元的扶貧再貸款資金就到了他們夫婦倆的手中。同時,信貸人員還幫忙“想法子、出點子”,多次幫助夫婦倆在款項規劃、豬舍修建和品種增加等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議。任明華夫婦獲得資金支持后更加信心十足、更加勤于學習,經常通過科教頻道類和致富類的電視節目了解最新的養殖信息、學習最先進的養殖經驗,做好詳細的筆記記錄,準確掌握新信息、新經驗。夫婦倆學習了微信、QQ等新的交流溝通工具,通過朋友圈和微信群等方式拓寬人際交往面,增加豬仔市場銷路。
如今,品種數量增加,豬仔肉質增優、客戶選擇增多、市場需求增大,養殖場已經由2015年30頭豬仔的規模發展到2017年11月末400來頭多品種豬的配套養殖,年獲利20余萬元。因長期大量玉米、糠等豬食的采購,也帶動了村里其他農戶玉米等種植收入,形成了共富裕齊小康的多贏局面。
近年來,施秉甘溪信用社通過運用扶貧再貸款支持當地農戶發展產業致富,發揮了積極的效用,其中支持的生豬產業形成了一定養殖規模。截止2017年11月末,發放生豬養殖貸款余額651萬元,惠及農戶90戶,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劉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