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2017年全省食品藥品投訴舉報“12331”主題宣傳日新聞通氣會。記者從該會議上獲悉:去年一年,全省各地食品藥品投訴舉報機構共接收、處理投訴舉報信息6135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上升88.02%。其中受理2054件,立案查處341件,且全部在規定時限內辦結,辦結率為100%。
據介紹,早在2012年5月10日,貴州就已在全省開通了食品藥品投訴舉報“12331”電話,是全國率先開通電話的18個省份之一。接收投訴舉報信息方面,“12331”電話仍是接收投訴舉報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占71.87%,其次為網絡、走訪、信件。
同時,據全省各級投訴舉報機構接收的投訴舉報按產品類別統計分析可知,普通食品、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等五大類產品成為老百姓們投訴舉報的重點,這其中普通食品的投訴舉報量最大,投訴量高達77.16%,投訴舉報量為1628件。這與食品行業鏈條長,點多面廣,小作坊、小餐館、小攤販等違法違規問題較多,此外與其他幾大類別產品相比,普通食品技術含量、違法成本較低,問題易發等特點。2016年,普通食品的投訴舉報數量主要集中在流通和餐飲消費環節,分別占55.54%和22.35%,其次是生產環節,占17.53%。
咨詢建議方面,全省各級投訴舉報機構接收到咨詢類信息3733件,占總量的60.85%,主要來源于電話渠道,以咨詢“‘四品一械’產品真偽”、“投訴舉報渠道及受理辦理程序”、“查詢投訴舉報辦理進度”、“咨詢退款賠償”等問題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如已通過當地食品藥品投訴舉報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已經受理且仍在調查處理過程中的,投訴舉報人就同一事項重復投訴舉報的,按規定就不予受理。
與此同時,根據對全省食品藥品投訴舉報進行統計分析研判后可見,“互聯網違規銷售問題”、“各類‘體驗式’‘講座式’違規銷售”、“普通食品違規添加、標簽標識不規范等問題長期受到‘職業舉報人’關注”、“應對‘職業舉報人‘不夠嚴謹”等問題仍就突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6年,以“健康講座”等各類形式違規銷售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的投訴舉報依然突出,普通食品宣稱保健功能,保健食品宣稱治療功能,醫療器械違規體驗式銷售,夸大功能等是存在的主要問題。
“該類問題的投訴舉報人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組織方往往利用中老年人大多患有老年慢性疾病,長期求醫問藥不能根治,迫切需求健康的心理,以“免費發放禮品、參觀旅游、噓寒問暖”等各種形式取得老年人信任,借所謂“專家、養生大師”等名義向老年人虛假宣傳普通食品的保健功能甚至治療功能,高價銷售產品。該類舉報往往是老年人在長期購買使用了相關產品,無明顯效果,感覺吃虧上當后才想起向監管部門反映,這類組織方往往是“打一槍換一地”,等接到舉報時往往人去樓空,且該銷售方式極為隱蔽,執法人員很難發現違法線索。監管人員只能通過科普宣傳等方式告訴老年人此類產品不能治療任何疾病,避免購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說道。下一步,除了深入社區向廣大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進行食品藥品科普宣傳,盡量避免購買此類產品外,
將加強與工商、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對酒店、培訓中心等會議場所重點監督,發現有該類情形的及時告知監管部門,及時發現問題。(記者:王迪 來源:貴州都市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