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到2020年,全省建設實施地下綜合管廊500公里以上
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維明日前到省人民政府網接受在線訪談。據稱,“十三五”期間,我省要全面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和推廣海綿城市建設,到2020年,全省建設實施地下綜合管廊500公里以上。
2015年,六盤水市獲得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貴安新區獲得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我省成為首批試點中同時獲得兩項試點的5個省份之一。目前,六盤水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開工率達到97%,貴安新區海綿城市試點工程開工率達到83.7%。
據陳維明介紹,全省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2016年,黔西南州、貴安新區等地積極開展了管廊建設,全省地下綜合管廊開工建設長度達到78.81公里;貴陽市、六盤水市、銅仁市等在城市建設中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全省海綿城市建成面積達到13.3平方公里。2017年,全省計劃開工地下綜合管廊77公里,計劃建成海綿城市26平方公里。
“我省在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難。”陳維明表示,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投資較大,據估算,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約為每平方公里1億元至1.5億元,綜合管廊建設投資約為每公里8000萬至1.2億元。未來5年,全省將建設綜合管廊500公里、海綿城市450平方公里,建設投資860億元左右。
對此,我省將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引導社會投資,并拓寬投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運營。
陳維明稱,“十三五”期間,我省要全面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和推廣海綿城市建設。到2020年,全省建設實施地下綜合管廊500公里以上。全面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屆時,城市(含縣城、開發區、城市新區、產業園區)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記者肖達鈺莎 來源:貴陽晚報)
-名詞解釋
地下綜合管廊:為了解決飽受詬病的“馬路拉鏈”和“空中蛛網”問題,通過建設地下公共隧道,實現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道的集中敷設,使城市地下空間利用更加合理和集約。
海綿城市:為了解決城市內澇、“雨中看海”等問題,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控,充分發揮建筑小區、道路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具有吸收和釋放雨水的功能。
-相關鏈接
建設海綿城市
會帶來啥好處
“建設海綿城市的效果,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不臭、熱島有緩解’,意思就是在中小雨情況下,雨水可以下滲;在大雨時,城市雨水排出暢通,不會發生嚴重的城市內澇;黑臭水體等污染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城市熱島效應也可以得到改善。”
陳維明進一步介紹稱,老百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感受到海綿城市建設的成效:首先是親近自然,休閑、休憩的場所變多了。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濕地等水生態敏感區和林地、草地等自然環境。其次是城市生態空間的增加。另一大好處就是不再“雨中看海”。
作者:肖達鈺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