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從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全省法院受理環境資源類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合計5382件,審結4193件,其中包含公益訴訟案件77件。
一年多以來,全省法院受理的非法采礦、盜伐濫伐林木等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共1144件,涉案1762人,審結1034件,涉案1563人。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法院強調被損害環境的修復。例如此次公布的十大案件中,遵義播州區人民法院審理的遵義縣閔福樂建材有限公司及其直接責任人犯非法占用農用地罪一案,檢察機關在該案中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被告單位同時承擔環境修復責任。
記者還了解到,我省原10個專門審判庭名稱將全部由現行的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庭更名為“環境資源審判庭”,簡稱環資庭,與最高人民法院保持統一。環資庭集中管轄審理轄區內的資源類、環境保護類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實行三審合一。
同時,我省環境資源審判機構由原來的10個增加到29個,除實現市州全覆蓋外,在遵義、黔東南各三個基層法院設置環資庭,在黔南、黔西南、銅仁、安順、畢節、六盤水各兩個基層法院設置環資庭,貴陽仍在清鎮設置一個環資法庭。目前各地正推進落地工作,很快會掛牌成立。(李慧超)
■案例選登
金沙縣人民檢察院訴七星關區大銀鎮人民政府履職不當案
2016年4月,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檢察院發現,被告七星關區大銀鎮人民政府將該鎮集鎮及鄰近村寨產生的固體生活垃圾收集后,雇請專人集中運輸傾倒在公路旁,并未作任何處理,嚴重危害當地生態環境。
七星關檢察院督促被告及時糾正違法行為,并采取補救措施,大銀政府雖作出書面回復,但并未積極履職。
法院判決確認被告畢節市七星關區大銀鎮人民政府傾倒垃圾的行為違法;責令被告畢節市七星關區大銀鎮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法定職責,采取補救措施。
貴州泰蘋河生態養殖開發有限公司訴貴州華錦鋁業有限公司財產損害賠償案
原告貴州泰蘋河生態養殖開發有限公司從事鱘魚養殖。2014年被告貴州華錦鋁業有限公司建設氧化鋁項目,在水庫上游河段臨時取水。被告大規模蓄水,導致攔水壩下游河道水量很小,原告養殖的鱘魚因嚴重缺水缺氧而大量窒息死亡。
清鎮市人民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757158.6元,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玉屏侗族自治縣湘盛化工污染環境案
2011年,被告單位湘盛化工公司將原環評審批的廣東云浮硫鐵礦原料變更為丹霞冶煉廠的硫精礦。之后,被告在未取得處置危險廢物資質的情況下,購買丹霞冶煉廠的66900噸硫精礦作為生產原料,進行高溫脫硫生產硫酸和硫精礦燒渣(含鋅、銀)等產品,污染環境。
法院判決被告單位犯污染環境罪,判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被告人梁某犯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被告人余某犯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