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湯成偉)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貴州省發展中藥材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以下簡稱《方案》),要在全省布局五大重點種植區,主要在51個縣開展中藥材種植,重點培育18個生產周期短、見效快、市場競爭力強、生態效益好的優勢品種。
到2019年,貴州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20萬畝
《方案》提出,到2019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20萬畝,總產值200億元,總產量210萬噸(新增面積120萬畝,新增產值70億元,新增產量45萬噸);建設種子種苗繁育基地35萬畝以上(新增5萬畝)。培育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萬畝的種植大縣20個以上。打造以苗藥為代表的黔藥優勢品種10個以上;建成現代化的綜合性中藥材物流基地4-5個、產地主加工基地8個,構建貴州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完善現代化信息物流體系和質量追溯保障體系,建設全國中藥材產業大省。
《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大力支持全省43個中藥材重點縣、14個深度貧困縣發展中藥材產業,調動貧困農戶參與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提高中藥材產業發展脫貧效應。到2019年,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30萬人,藥農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
在全省布局中藥材五大重點種植區
《方案》明確中藥材品種布局,在全省布局五大重點種植區,主要在51個縣開展中藥材種植,重點培育18個生產周期短、見效快、市場競爭力強、生態效益好的優勢品種。
黔北、黔東北生產區:主要在遵義市、銅仁市,重點發展赤水金釵石斛、道真洛龍黨參、道真玄參、正安白芨、綏陽金(山)銀花、德江天麻、石阡丹參、江口及印江黃精等。
黔西、黔西北生產區:主要在六盤水市、畢節市,重點發展大方天麻、威寧黨參、赫章及大方半夏、織金頭花蓼及續斷、鐘山燈盞細辛、盤州銀杏及黃精等。
黔西南、黔南生產區:主要在黔西南州、黔南州,重點發展興義石斛與金(山)銀花、安龍白芨與金(山)銀花、興仁薏苡、龍里及貴定刺梨、羅甸艾納香、惠水皂角刺等。
黔東南生產區:主要在黔東南州,重點發展施秉及黃平太子參、施秉何首烏及頭花蓼、雷山淫羊藿及烏桿天麻、黎平茯苓、劍河鉤藤等。
黔中生產區:主要在貴陽市、安順市,重點發展烏當天麻、修文丹參、關嶺桔梗、西秀山藥及黃柏、紫云薏苡等。
中藥材產業四大重點任務
要建設一批藥材基地,結合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打造一批種植規模上萬畝的大宗、道地藥材連片種植基地,加快推進全省25個中藥材產業園區建設,形成一批重要中藥材產業集聚區。
要打造一批種植大縣,因地制宜,推動大宗、道地藥材連片發展,全力打造一批種植規模上15萬畝的中藥材產業大縣,每個縣培育1-3個優勢品種。
要培育一批產業主體,培育一批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藥農經紀人、藥農帶頭人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醫藥企業在貧困縣設立“扶貧車間”,開展產地初加工、倉儲物流等。在省內建設4-5個現代化中藥材專業冷鏈物流基地,8-10個區域性大品種產地主加工基地。
要發展一批中藥材衍生產業,支持以天麻、太子參、刺梨、石斛、金銀花、艾納香等為原料藥食兩用產品和養生保健品開發,推動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與鄉村旅游、文化推廣、生態建設、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開發具有貴州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和線路,建設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綜合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