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記者從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讓更多的特色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貴州將全力推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力爭到2020年,貴州省地理標志產品達到150個,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達到5個,省級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達到10個。
地理標志是國際通行的一項知識產權制度,在貿易中,它是質量、特色、信譽的保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特性本質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它是產地的地理環境和歷史人文傳承的物質載體,是優良品質的代表。
“貴州擁有多樣化的地理條件,生物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厚重,民族風情濃郁,名優特產繁多,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貴州省質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曉萍表示,貴州省質監局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作為質量提升、品牌打造的重要抓手,作為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促進地理標志產品產業與精準脫貧相結合,有效提升地理標志產品價值,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截至目前,貴州已有118個產品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較“十一五”末增加了3倍,產品保護數位列全國第4位。從貴州省區域分布看,遵義市居首位,獲準保護產品有29個;黔東南州有16個;六盤水市有15個;黔南州有12個;安順市和畢節市各有11個;黔西南州有8個;銅仁市有7個; 貴陽市有6個;威寧縣有2個;仁懷市有1個。保護產品涉及酒、茶、中藥材、果蔬、糧油、畜禽、加工食品、工藝品等8大類產品,其中酒類6個,茶葉類19個,果蔬類26個,糧油類14個,畜禽類13個,加工食品16個,中藥材20個,傳統工藝品4個,基本涵蓋貴州省絕大部分的傳統優勢產業。
“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前,正安白茶只能賣8000元/公斤,正安娃娃魚只能賣400元/公斤,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后,價格分別增加到16000元/公斤、800元/公斤。”趙曉萍以具體的實例向記者表明,實施地理標志保護,有效增加了貴州省特色產品的附加值,貴州省涌現出一大批致富茶、致富果、致富米、致富藥、致富酒、致富豬,精準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同時,形成了以貴州茅臺酒、都勻毛尖茶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國際國內知名度的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直接銷售年收入近600億元。
趙曉萍表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已成為推進貴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載體,是實現生態美、百姓富多彩貴州新未來的有力推手,是推動貴州省優質農產品黔貨出山風行天下的有效路徑。貴州省質監局制定印發了《貴州省質監局“十三五”期間重點培育的地理標志產品遴選名錄》,對列入名錄的產品實施重點培育,力爭到2020年,貴州省地理標志產品達到150個。(趙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