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牛肉粉。
周婷特意留了一份《貴州都市報》。
上面有一則報道成了她連續3年的“廣告”。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的審議。在談及幸福感時,總書記說,他對貴陽印象最深的是牛肉粉。
土生土長的貴陽人周婷是貴陽市南明區匯大餐飲技術咨詢個體服務中心負責人,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學員花溪牛肉粉的做法。她總是在學員上課的第一天,拿出這份珍藏已久的《貴州都市報》,然后告訴他們,你們看,連習近平總書記都夸貴州的牛肉粉好吃。
從2010年開始,周婷從事花溪牛肉粉做法的培訓,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400名學員學成、開店。這其中,還有不少華僑,他們學習之后,到國外去開花溪牛肉粉店,美國最多。
“不要小看這種幸福感”
時間回到3年前,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的審議。
安順市文聯主席姚曉英當時就在貴州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她記得特別清楚。
習近平總書記說,他上世紀90年代到貴陽去開全國扶貧會,當時他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分管農村和扶貧。一天,他想在貴陽吃點小吃,就點了一碗牛肉粉當早餐,但吃了一頓不過癮,還想吃第二頓,但可惜沒時間了。
習近平總書記說,每個地方都有讓大家留念的東西,不要小看這種幸福感,因為這種幸福感能留得住人,貴陽應該有它吸引人的地方,這是它的多彩因素之一。
事實上,看看貴陽隨處可見的牛肉粉店就能知道,牛肉粉在貴陽人心中,早已超越了早餐的范疇。不僅當作早餐,也可以作為午飯、晚飯甚至宵夜。
把牛肉粉店開到國外
當然,牛肉粉店的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他對貴陽牛肉粉印象深刻之后,還形成了一個開店高峰期。周婷清楚地記得,2014年4月到8月,每個月她的培訓機構里面有20名學員學成開店。“這是非常少見的現象。”周婷說,這之前,來學習的保持在每個月10人左右。
如今,貴陽牛肉粉的名氣仍舊不減,山東濰坊人徐云飛就是慕名來學習的。
2017年夏天,徐云飛在網上搜索各地的特色餐飲,最終發現了貴州的花溪牛肉粉,他甚至還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夸牛肉粉好吃的新聞。彼時,正想開一家餐館的他選擇來貴陽學習。
半個月之后,徐云飛便在自己的家鄉、山東濰坊昌邑市開了第一家花溪牛肉粉店。這個面積有70個平方米的小店外,徐云飛特意在牌匾上加上“貴州特色”4個字,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貴州美食。
“雖然才開業2個月,但現在已經開始賺錢了。”徐云飛說,來的顧客里,有不少貴州人,還有曾經在貴州工作一段時間的山東人,他們都覺得這味道很地道。
為了保持花溪牛肉粉的原汁原味,他用的米粉和辣椒全都是貴陽本地的。每次要購買500斤米粉,通過物流運送。
這無形中就增加了成本,所以他把一碗粉的價格定在15元。盡管價格略高,但顧客仍舊絡繹不絕,到了節假日,甚至還忙不過來。在徐云飛看來,生意好是有原因的,“一是花溪牛肉粉本來就好吃;二是我會多放一些牛肉,顧客吃著就更滿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有學員新開牛肉粉店,都會把開業的照片傳給周婷。初步統計,經過她培訓并開店的有近400家。“可以說,全國各地都有學員開的牛肉粉店。其中,外省又以浙江、廣東等地居多。”周婷說,當然還有海外華僑來學花溪牛肉粉的做法,然后把店開到國外去,美國最多。
之所以能越開越多,在周婷看來,除了有貴州特色之外,還在于消費人群廣,對牛肉粉的接受度高。當然,牛肉粉店的收入也很穩定。
大力推廣貴州特色小吃
在貴陽火車站附近,周婷開了一家自己的牛肉粉店。
這家店,也是培訓學員最主要的場所。周婷說,她要做特色的偏清香型的花溪牛肉粉,材料選用上等黃牛、精致米粉以及最好的配料。
周婷做牛肉粉有自己的規矩。
每天在凌晨2點開始熬制原湯,必須使用牛骨頭、牛油和牛肉,至少需要4個小時才算熬制成功,并且在煮粉的時候持續熬,這樣才能出好味道。
在此期間,還得去菜市場購買蒜苗和蔥等配料。當然,花溪牛肉粉還有兩樣東西不能少,蓮花白和蘿卜做成的酸菜,這可以作為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粉的開胃菜。
既然是貴州特色的牛肉粉,當然得需要辣椒。按理說,制油辣椒必須是花溪的辣椒,但周婷在研發的時候發現,在花溪辣椒的基礎上再配一定比例的遵義辣椒,這樣才能香和辣都恰到好處。
一切工作完畢之后,一份地道的花溪牛肉粉就可以上桌了。
看著越來越紅火的貴州牛肉粉培訓事業,周婷又有了新的打算,除了繼續讓貴州的花溪牛肉粉走出貴州,走出國門外,她還將創造更多的貴州特色小吃品牌。
事實上,對于貴州牛肉粉這一特色小吃,不僅有民間的努力拓展,政府機構也一直大力推廣。
2006年,前香港特首曾蔭權率150余人的考察團來貴州考察合作。為了接待好特首一行,考慮到香港人的口味和用餐方式,貴陽市政府招待午宴其中一道便是夜郎牛肉粉。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舉行期間,為了讓前來參會的嘉賓享受多彩貴州飲食文化,組委會還在用餐上圍繞“節儉、特色”進行了精心準備,牛肉粉再次作為貴州特色美食,與青巖竹葉粑、糕粑稀飯、洋芋粑、豆腐圓子、腸旺面等小吃,端上餐桌。(劉佑清 楊興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