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十二五”以來,鎮遠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團結一致,真抓實干,開拓奮進,加快發展,統籌推進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有力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穩定、長足發展。
五年來,鎮遠縣依托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區位優勢,從實施“工業強縣、文化旅游興縣、農業穩縣、城鎮帶縣”戰略到突出實施“文化旅游強縣”戰略,實現了經濟、文化、旅游、生態融合發展,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蕉溪鎮猛溪村三門灘扶貧產業項目荷花養魚農業觀光示范基地(楊嶸 攝)
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
鎮遠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有力舉措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做大做強經濟總量,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翻番。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比“十一五”高出4個百分點,2015年達到60.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2.98萬元,在非經濟強縣中居全州第一位,全省第二位;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7%,比“十一五”高出10個百分點。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70.92億元,同比增長14.4%,在全州7個縣域第二方陣縣中,總量與增速均排第三位。
碧水藍天下的黔東經濟開發區貴州金奇谷釀酒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全景( 江春健 攝)
工業建設實現新跨越
圍繞工業強縣戰略,全力推進黔東經濟開發區建設,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振興計劃,守住了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順利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在新常態下跨越趕超的突破。開發區核心區面積由起步期的3平方公里擴建至7平方公里,入駐企業從2011年的56家增加到2016年的192家,其中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從2011年的15家增加到2016年的46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9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0億元,實現稅收19.46億元。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和綜合實力在全州17個經濟開發區中位列前3,進入全省經濟開發區30強之列。
報京三月三盛況(江春健 攝)
文化旅游邁出新步伐
鎮遠積極發揮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大力實施文化旅游興縣戰略,做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牢牢守住了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鎮遠將古城文化旅游景區成功申報為AAAA級景區,進入全省100個重點景區中的20個示范景區之列,以古城為核心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建成文德關大型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和一批星級酒店、精品客棧;成功推出了明清時期酒坊、茶坊、非遺展演等文化旅游項目;賽龍舟和報京“三月三”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承辦了黔東南州首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2016年被省委劃定為革命老區,被納入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縣和全省旅游改革試點縣;全縣旅游服務企業和商家達到1100余家,三星級以上酒店增加到7家,擁有標準床位近2萬張,旅游從業人員達2.5萬人,接待游客數量年均增長34%;2016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780.2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9.16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35.6%和44%。
鎮遠芽溪新城一景(江春健 攝)
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
“一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群眾贊嘆鎮遠縣的城鄉建設。實施“城鎮帶縣”戰略以來,全面建立了城鄉規劃體系,基本形成“一城兩區”城鎮布局,不斷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城鎮化率達到43.8%,比2010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升級改造了古城道路,開通了群眾期盼多年的公交車,拉通了鎮遠新城區城市主干道,黔東新城區建設日臻完善,交通建設突飛猛進,加快推進“水利三大會戰”,大力實施電網升級改造,全面升級換代通訊設施,持續推進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成功創建為全省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
氵舞陽鎮柏楊坪農業休閑觀光園內村民們忙著將紅桃裝箱(江春健 攝)
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
“知屋漏者在宇下。”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就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知群眾冷暖,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為此,鎮遠縣加強組織領導,突出實施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用好用活扶貧政策,真抓實干,開拓創新,推進了扶貧工作的有序開展,尤其是將產業扶貧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展短、平、快產業,重點主攻種植養殖產業,著力提升產業項目的覆蓋面和帶動性。近五年來,實現7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減少貧困村24個、貧困人口3.6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的35.04%下降到2016年的18.91%,扶貧搬遷1097戶4278人。
思劍高速公路鎮遠段一景(吳賢和 攝)
改革創新激發新活力
如今,改革進入深水區。鎮遠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迸發出最足的發展活力。完成了新一輪縣政府機構改革,公布縣政府權力清單2600余項;在全州率先推進文化旅游綜合改革,“三權分立”試點取得初步成效;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成功發行了黔東南州第一單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成立了鎮遠縣第一家融資性擔保機構,引進貴陽銀行和貴州銀行在縣內設立分支機構;商事制度、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殯葬改革成效突出,計衛整合全面完成;區域合作不斷加強,與黔東各縣融合對接進一步深化,與杭州市西湖區結對共建取得積極成效;大力實施開放帶動,累計引進投資項目228個,到位資金249億元。
黔東經濟開發區川黔工業港產業大道(孫煜 攝)
民生事業煥發新氣象
鎮遠縣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十二五”期間民生累計支出達60多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0年的3300余元提高到2015年的7000余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省級驗收,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4萬人,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等綜合參保率達98%以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不斷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工程惠及城鄉,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顯著改善,特別是報京災后重建取得了巨大成果。
黔東經濟開發區標準廠房一角(陳大廉 攝)
社會發展出現新局面
五年來,鎮遠扎實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研究出臺了專門支持人大政協工作的意見,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團結奮進的良好政治局面;召開了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優勢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加強綜治信訪維穩工作,深入推進“平安鎮遠”建設,獲得“全國鐵路平安示范縣”殊榮,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堅持軍民融合發展,國防后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更加鞏固。
鎮遠端午節全景(駱紹勇 攝影)
從嚴治黨取得新成效
鎮遠縣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黨建,充分發揮常委會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帶頭加強自身建設。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肅查處“四風”問題,深入推進“鑄廉”“鑄勤”行動,查辦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認真落實黨管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創新打造“書香鎮遠”、“名城講堂”和“名城大舞臺”等平臺,理論武裝進一步強化;加強和創新各級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基層黨建投入持續加大;嚴格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在全省率先開展處置不合格黨員試點工作;打造了“三強”工程、“九個一”群眾工作法、“跨村聯建黨組織”等黨建品牌,縣委獲得“全國創先爭優先進縣黨委”榮譽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鎮遠縣委、縣政府以打造世界文化遺產地、進入全省經濟20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奮斗目標,繼續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厚積薄發,苦干實干,攻堅克難,乘勢而上!(李安生 江春健 吳賢和)
鎮遠端午節游人如織(江春健 攝)
鎮遠全景圖(楊興朝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