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來丹寨萬達旅游小鎮可以
看到什么?
玩到什么呢?
本寨主決定親自帶你們游丹寨,
做你們貼心的私人導游。
今天,
本寨主先帶大家看看小鎮上
最有特色的四大廣場!
為了給游客更深入的文化體驗,經過設計者的精心打磨,小鎮的游覽線路可以通過4個極具苗族特色的文化廣場串聯起來。
下面就跟隨本寨主一同游覽吧~
小鎮山門
【尤公廣場】了解苗族祖先歷史
經過一條寬闊平坦的山門公路,宏偉的丹寨萬達旅游小鎮景區入口便呈現于眼前。以祖先命名的主入口尤公廣場,總體分為迎賓前廣場和主廣場兩部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夾道兩側的8根苗族特色圖騰柱,柱子頂端鑲嵌著由當地非遺傳承手工匠人親自打造的苗族銀帽飾,凸顯對遠方賓客的歡迎之意。正面一座9米高巍然挺立的三層苗族牌樓建筑,莊重質樸,構成了尤公廣場的迎賓前廣場。
夜晚的尤公廣場熱鬧非凡
尤公廣場主廣場以“蚩尤節”為設計初衷,“蚩尤節”是苗族的一個古老民族傳統節日,步入尤公廣場,游客們會感覺到一種濃烈的莊重感和儀式感。
游客在牌樓前合影
尤公廣場呈圓形設計,面積2000平米。它最大的設計亮點除了3層的吊腳牌樓,就是廣場的地面鋪裝,鋪裝紋樣采用了苗族特色的銅鼓紋樣,圖案深色的地方采用了當地古老的青磚,并搭配深淺不同的鵝卵石。
特色的鋪裝圖案
特色的鋪裝圖案由中心向四周輻射12道邊,外側9層的苗族圖案紋樣代表世間萬物,整個圖案敘述著農耕民族亙古不變的寓意——太陽輻射世間萬物。出于對大自然的敬仰,廣場上保留了一棵古老的香樟樹,象征著古老生命和文化的繁茂。與古樹相呼應的是面向尤公廣場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外立面烏檀色牛頭與木雕云紋烘托著尤公廣場的威嚴。
游客中心
【苗年廣場】共慶苗族傳統節日
沿主街前行200米便到了苗年廣場,苗年廣場根據苗族同胞的民族節日來進行設計創意和命名,居住在雷公山西麓的丹寨、雷山等縣的一部分苗族人民,每到農歷冬月間,都要隆重歡度自己的民族節日——苗年,節日期間,他們會舉行多種多樣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如吹蘆笙跳月,斗牛、賽馬等,熱鬧非凡,也是苗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苗族同胞在廣場上載歌載舞
占地1500平米的苗年廣場,地面鋪裝采用了牛頭紋樣拼花,從高空俯視,整個牛頭紋樣呈現梯形設計,龐大的牛頭圖案給人非常震撼的視覺效果,材質古樸的鋪裝材料也是來源于當地,整個色調跟小鎮風格相輔相成。斗牛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從耕種勞作還是節慶的斗牛活動,可都離不開它。
牛頭圖案鋪裝
此外,苗年廣場的眺望臺還設置了4顆7米多高的特色圖騰柱,威嚴震撼,與廣場地面的牛頭紋樣交相呼應。
盡顯威嚴的圖騰柱
【鼓樓廣場】感受苗族日常生活
鼓樓廣場上的標志性建筑——鼓樓,可是有來頭的,它巍然挺立,有13層高,是侗族獨特風格的建筑,它是按照當地特色建筑找當地工匠原封不動還原出來的。它氣概雄偉,飛閣垂檐層層而上如同寶塔,瓦檐上或彩繪或雕刻著山水、龍鳳等圖案,云騰霧繞,五彩繽紛。
燈光裝點下的鼓樓
鼓樓下端呈方形,四周設置長凳,是苗侗人民娛樂的好地方,每當夏日炎炎,男女老幼都會來此乘涼,寒冬臘月將在中間設置火塘,大家聚到這里圍火,唱歌彈奏。恰逢節日,村寨人民更是會聚集這里,吹蘆笙,對歌作樂。據說當地青年男女都是在夜晚對唱情歌,設計者對鼓樓的燈光進行了加強處理,讓鼓樓夜景具有濃厚的浪漫氛圍。
鼓樓簡直美得不像話
【錦雞廣場】攜手苗族歡慶歌舞
錦雞舞是苗族蘆笙舞中別具一格的傳統舞蹈,主要流行于苗族的一個支系——錦雞苗族,他們通常喜穿錦雞服飾,分布在丹寨和雷山的一部分地區。
闕樓和皮鼓
在蘆笙伴奏下,身著錦雞服飾的苗族姑娘雙腳按蘆笙曲調節奏變換出優美舞姿,舞者步履輕盈,酷似錦雞在行樂覓食。錦雞舞象征鳳凰來儀,有吉祥的征兆,體現了苗族婦女祈求民族富足的虔誠場面。
錦雞廣場的皮鼓
錦雞廣場的地面鋪裝紋樣提取自錦雞旗上的紋路和元素,周邊的皮鼓及闕樓上都描畫有錦雞圖案,逢重大節慶之時,當地少數民族會和游客們一起,圍著火盆轉圈起舞,表達對游客的熱誠與歡送,也會登上錦雞廣場的闕樓擊鼓歡慶。
游覽完了錦雞廣場,
天色也不早啦。
這時你的最佳選擇就是
入住錦雞廣場附近的萬達錦華酒店,
美美的做個好夢!
腫么樣?丹寨萬達旅游小鎮的建設很用心,有沒有?看完本寨主的介紹,很想來小鎮逛一圈,對不對?你現在就打算把年假用在來丹寨旅行上了,是不是?
來丹寨萬達旅游小鎮,一定會讓你不虛此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