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黃平縣去年在抓住“春季攻勢”、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勢”的戰機中,全力投入財力物力扶持貧困戶發展精品和特色的脫貧產業,使1.4萬戶貧困戶產業項目實現全覆蓋。
花卉產業加速了脫貧的年輪(作者佚名)
黔東南州委副書記楊昌鵬(右一)到黃平縣調研中藥材產業種植(作者佚名)
去年黃平縣的脫貧攻堅總體目標是讓3個貧困鄉鎮摘帽、13個貧困村出列和1.1萬人脫貧。為如期打贏這些鄉鎮和農戶的脫貧“翻身仗”,讓擬定的貧困戶在脫貧路上達到“一個也不能少”,該縣在圍繞實施一縣一業發展戰略工作上,以精品和特色產業為主導,加快推進“一減四增”轉型模式,使農業產業結構從傳統的種植和養殖結構上獲得了精準調整。為加速發展和推動脫貧產業的科學化跨越,縣委和縣政府還結合縣情,先后制定有關產業扶貧規劃、產業發展基金管理措施等一系列產業扶貧的政策,為全縣的產業扶貧明確了方向和目標。去年從春季攻勢、夏季大比武到秋季攻勢,全縣充分利用上級扶貧資金,按照“四到縣”工作要求,先后分三批次建立財政扶貧項目182個,總投入資金達9418萬元。全縣在減少玉米種植的同時,分別在貧困村寨增加了藍莓、酸湯系列農產品、食用花卉和中藥材種植等,使扶貧項目全部覆蓋了14446戶64658人。通過項目帶動和產業引領,到2017年底,黃平縣已有重安、重興和翁坪3個鄉鎮(原建制)和13個貧困村從貧困線上出列,脫貧人口達到1.1萬人。這些出列的貧困村通過上級驗收顯示,貧困發生率全部下降至3%以下,達到省委和省政府下達的任務和規定的標準。(廖尚剛)
生態水果已成為極貧鄉鎮的訂單產業(作者佚名)
圖為黃平縣正在形成健康大產業的白及育苗基地(作者佚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