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韋宗貴主要靠打零工養家糊口,日子過得很累,收入也不高,經常在外,還無法照顧家小。漸漸的,他開始明白了一個道理:像這樣打工,得不償失,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大約從去年起,韋宗貴所屬的望豐鄉烏的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種推行辣椒種植,小有收益。今年,村干找到他,希望他也試一試。
韋宗貴此時也有創業的想法,他把自家的1.75畝地拿出來,建了大棚,并在其中種上了辣椒。由于韋宗貴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操作,他的辣椒試驗地獲得了豐收。“到目前,摘了五六批了,前幾天賣了700多斤得了700多元。”韋宗貴說,目前,已經立秋,接下來,他準備出售的,就是紅辣椒。
據了解,今年辣椒價格有點下跌,青椒每斤0.8元,紅辣椒貴些,一塊多。“每畝地產辣椒是2000多斤,而用這畝地種水稻,了不起就是八九百斤,所以算起來,種辣椒劃算多了。”韋宗貴說,這就是他通過試驗得出來的結論。
據了解,今年韋宗貴的辣椒試驗地會讓他有3000多的收益。明年,他計劃擴大種植規模,讓收益多翻幾倍。
他還有另外的打算,那就是到了冬天,也不能讓建好的大棚閑著,“我要用他們來發菌子,菌子的市場賣價,比辣椒高得多了。”韋宗貴說,他還悄悄告訴記者,自己已經熟練掌握了發菌子的技術,現在是一切準備就緒,只欠“冬”風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