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剪紙傳承人姜文英就有一本這樣的紀念冊,封面上“魅力中國 閃耀世界”的大字下,印有一排小字:中國藝術名家姜文英世界郵票首發紀念封。
這紀念冊有個來歷:“一帶一路”,文化先行。
在此背景下,美國集郵集團中國藝術基金會在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等機構支持下,發起魅力中國 閃耀世界·中國文化海外推廣工程暨中國藝術名家世界郵票全球首發活動。姜文英入選“一帶一路”文化名片——中國藝術名家世界郵票人物,從而獲得自己專屬的珍藏紀念冊。
覓至臻,當心懷至誠。6月15日,記者前往姜文英的家鄉劍河縣,沿著她工作生活的軌跡,尋訪她別樣的精彩故事。
姜文英其實早已名聲在外,還曾多次被媒體聚焦。記者想當然地認為,她應是頭頂榮光,不易采訪。然而見到她的第一面,便完全打消了這種顧慮,并為她樸實的風采、堅守的韌勁所吸引。
姜文英所談,述生活點滴多過講剪紙技藝。她向記者展示了一個盒子,說:“里面都是這么多年來,剪紙用過的剪刀,算是我的工具箱。”
這盒子小而巧,里面整整齊齊放滿“張小泉”牌剪紙刀,由于長期使用,大多數剪刀柄都被磨得锃亮發光。其中有幾把,刃口帶銹,略顯陳舊,似乎不應放在其中。記者詢問其故,姜文英說:“都是用了幾十年的老剪刀,現在雖然不大用,但舍不得丟。”
一個裝剪刀的盒子,凸顯其人,更無聲地敘說著姜文英剪紙的歷程。
“剪紙是祖上傳下來的,那時的規矩是傳女不傳男,我的姥姥和母親都熟練這門手藝。”講起過去的事,姜文英談興濃、話匣開。
在其記憶里,她6歲就開始跟著姥姥和母親學習剪紙這門手藝,從12歲獨立完成自己的第一幅剪紙作品算起,至今,已從事剪紙30多年。
“小時候,家里窮,剪紙更多是為了生活。”憶及當初,姜文英略帶傷感。
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8歲那年,家里起新木房,需要瓦來遮頂。父親就去和一個賣瓦的老板借了一些,打算把豬賣了,償還買瓦的錢。哪想到,豬得病死了,還不了債。那老板揚言,如果過期不還,就要把我們家的房瓦給掀了。”
“沒辦法,我的姥姥和母親只好去賣剪紙,背著、拉著我們幾個年幼的孩子,走村串寨去賣,賣了有一個多星期。那時收的大多是五分錢的硬幣,我們叫那作‘大五’,賣得滿滿一袋。我們就用這個錢償還了買瓦的債。”姜文英說。
過往有酸楚,但更多的是有欣喜。12歲那年,姜文英獨立完成了她的第一幅剪紙作品《姜央射日月》,受到當時供職于州文學藝術研究所、《民族民間藝術瑰寶:苗族剪紙》一書作者——鐘濤的贊賞。
“成家后,我拼命做剪紙。夏天蚊子多,就等孩子睡著后,躲在蚊帳里剪。主要是拿去賣。當時,我的母親在集市上擺了個攤。她手藝好,買的人很多,能掙到錢。起初,她和我合作,在攤面上給我留一個角,放我的剪紙。她名氣比較大,大家都先買她的,我剪的沒人問,一天下來只賣得2塊5毛錢。我也不太服氣,自己去租了個攤,全擺自己剪的,那次賣下來,比我母親多。”憶起這事,姜文英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姜文英:“雖然算起來,我剪紙有三十多年了,但真正拼命剪也就25年左右。一路下來,手也有毛病,剪多了,右手容易發僵。做這個,哭過、累過、也笑過。”
但為何還一直堅持,直至今日,仍沒丟下這門手藝?
姜文英說:“小時候,逢到趕集,我母親總把剪紙放在一個大籃子里,拿去集市上賣;貋砗螅@子里總裝滿了好吃的。那時我年紀小,分辨不清,總去要那籃子,F在我母親常對我說,你做剪紙,小時候就命中注定了,因為那時候你就只想要那籃子不要其他東西。”姜文英說這話,倒不像是認命,更多的是一種坦然接受。
姜文英:“我兄弟姊妹多,沒有堅持下來的,都丟了剪紙干其他掙錢的活路去了,現在家里做剪紙的,也就剩我一個人了。”
問起她當前現狀,是否好過以前。她說:“那肯定比以前好,憑著這門手藝,基本可以衣食無憂。”
個人生活條件大幅改善的同時,在當地政府幫助支持下,她還花10萬元注冊了小微企業——劍河縣苗族剪紙藝術苑,與40余名繡娘聯手創業,其中不乏貧困戶。
2015年6月,劍河縣苗族剪紙藝術苑與武漢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雙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訂單一來,我先剪出花紋樣板,然后交給繡娘依樣刺繡。”姜文英說,“除了接訂單,我們也把產品放到集市上去賣,甚至拿去參加有關展覽活動。今年6月13日,我們剛賣了一批產品,售得14500余元,大多分給了繡娘。”
2017年9月,應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邀請,姜文英以貴州省演出娛樂行業協會會員身份赴臺,傳播非遺文化,為兩岸交流作出積極貢獻。
姜文英珍藏著一本厚厚的剪紙作品集,鎖在柜子里,在記者請求下,她取了出來。這些剪紙雖已泛黃,但張張精巧、細膩,展現出剪紙人的精湛技藝。她說:“這是祖上傳下來的,很寶貴!”而那本精美的紀念冊,她則隨性地放在抽屜里。兩者在她心中的分量,一目了然。
姜文英:“現在,我的愿望和目標就是:依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剪紙傳習所,把這些寶貝留給更多年輕人,讓他們一代一代傳下去。”
用一份堅守,成就了不凡;用一雙巧手,剪出了幸福。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剪紙傳承人,姜文英不負眾望。( 楊光洪 康莉 王道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