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孝,現任錦屏縣固本鄉瑤里村黨支部書記。一個“趕”字,貫穿了趙學孝撲身瑤里發展的14個年頭。
“趕”養致富“金魚” 不破貧窮誓不還
瑤里村位于錦屏縣固本鄉東北部,八山一水一分田,屬三板溪庫區移民村,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2002年,從外務工回來的趙學孝決心改變家鄉落后面貌,他篤信:有心人天不負。
不會就學,不懂就問。時值三板溪庫區建設進入實物丈量階段。“這個年輕人有想法,肯干。”瑤里村老支書張登銀便帶著他摸爬澗壑間,參與測量工作。
“建電站淹了不少田地,2007年我當選村主任,上屆主任留下的只有一枚公章和山林字約。”村里捉襟見肘的現狀,難住了趙學孝這個“當家人”。
水漲起來、河面也寬起來了。趙學孝看到了轉機,也看到了帶領村子擺脫貧窮的致富門路——庫區養魚。
沒有現成的路可走,要到河里去討生活,單是動員群眾就是一道難題。
“得把全村人都抱團起來,這魚養著才成規模,致富才有希望。”2008年,趙學孝數次自費到縣外學習考察后,多次組織召開全村經濟發展會議,征求各組、各片群眾對庫區養魚的意見和建議。
最終敲定,以水產養殖作為瑤里發展的突破口。
2011年5月18日,瑤里村正式注冊成立錦屏縣瑤里村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時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村民委主任的趙學孝擔任合作社理事長。
“合作社實行村兩委成員與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的交叉任職,保障村民能受益、集體有收入。”瑤里村文書姜顯鴻介紹道。
5年間,網箱養魚由140口發展到720口,庫叉攔河養魚27公頃,合作社成員199戶870余人,固定資產120萬元,農業資產136.6萬元,輻射帶動周邊鄉村漁業養殖的發展,“金魚”躍水而出。
“趕”建致富“金社” 沉舟側畔千帆過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16年,合作社成立黨支部,瑤里村的水產養殖事業實現黨支部“雙引擎”強力推動。
“老趙說,要把黨組織建到了產業鏈上、黨員聚在合作社里。”姜正富是瑤里村非公黨支部的七名黨員之一,“黨員帶頭入股帶頭干,群眾心里有了底,干勁也足了。”
創新驅動發展,在趙學孝建議和推動下,瑤里村合作社又探索出“三級管理、三級報團、三級分成”的“三三三”發展模式。
“脫貧致富,不能讓村里一個人掉隊!”對于部分貧困戶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趙學孝提議,經合作社全體社員代表討論,通過設立“活動股”的形式,把上級部門對口幫扶貧困戶的資金,量化成貧困戶的股份入股到合作社經營。
2015年,瑤里村將整村推進實施的73口網箱,直接量化成73戶貧困戶的入股資產,按5.25萬元的協商股份參與分紅,貧困戶當上了股東,確保貧困農戶“一次幫扶、年年增收”,實現“造血式”扶貧,形成“全村抱團、全民受益”的發展格局。
水產養殖在村民中有較高的認同率和支持率,從未因“資源抱團”發生過利益糾紛。
2015年,瑤里村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獲黔東南州“重點龍頭企業”稱號;2017全年收入達30萬元,獲州委、州政府授予的“全州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稱號,合作社成了致富帶富的“金社”。
“趕”種致富“金藥” 春華秋實滿庭芳
2017年秋,為保護水環境,庫區網箱要全部拆除,瑤里村水產養殖面臨寒冬。
要推倒發展火熱的產業,從頭開始,對出門就是山的瑤里來說著實不易。如何帶領群眾在產業發展上“突圍”,是擺在瑤里村“兩委”面前的又一難題。
“趙支書二話沒說,帶頭將社里的網箱全部拆除。”社員胡世銀等憂心忡忡,“但我們都知道,他心里肯定是有了主意了。”
“不能等靠要,轉產上岸勢在必行!中藥材畝產效益高,瑤里氣候條件適宜搞這個。”在趙學孝的帶領下,改建錦屏縣瑤里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整了合作社的經營范圍和經營理念。
不種莊稼改種藥材,起初大伙兒心里都沒底。
趙學孝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的發展模式,召開村民大會完善了收益分配和利益聯結機制,成立16個“十戶一體”主體串聯起242戶1013人,全村擰成一股繩。
“我是去年跟著村里種的鉤藤,今年又領種了10畝。”瑤里村五組貧困戶龍運明在去年當起了“藥農”,嘗到了甜頭,2017年底已實現了脫貧。如今,像龍運明這樣規模的種植戶,全村已有60多戶。
目前,瑤里村中藥材已種植鉤藤300畝、吳茱萸100畝、重樓15畝、白芨10畝。待全面鋪開后,全村將實現種植中藥材1000畝的目標,畝產值達3000元,田地里刨出了“金”。
瑤里橋頭,烏下江畔,瑤里山莊,飛閣流丹。2016年,擔任村級河長的趙學孝瞄上了身邊的這片青山綠水。
“瑤里是‘四十八苗寨’發祥地之一,2017年,整合了村里的民族文化資源,建成釣魚山莊旅游接待點,以每年3.8萬元的價格進行競標競價出租經營。”趙學孝筑巢引鳳成效顯現。
現在的他又忙著水上娛樂和垂釣觀光等旅游項目的開發,“吸引到更多游客就能增加就業機會,瑤里的山水就是我們永恒的金銀。”
山上藥材競綠,湖面水清業興。瑤里村產業成功“上岸”,受益貧困戶達到 125戶595人。
經過14年探索,趙學孝帶領瑤里村逐步走出了一條“以中藥材為主導產業,‘農+文+旅’三位一體多融合發展”的特色致富之路。至2017年底,瑤里村減貧111戶518人,貧困發生率下降23.77%,村集體經濟積累突破30萬元。
2018年7月,趙學孝被貴州省委表彰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黨組織書記”,被黔東南州委表彰為“全州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
十四載披星戴月戰脫貧,一年余櫛風沐雨換新顏。在瑤里村的田間地頭,三片十寨,人們總會看到趙學孝忙碌的背影,他仍在帶領瑤里“趕”往幸福的路上!( 劉格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