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黔東南州移民局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易地扶貧搬遷“六個堅持”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打贏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的總目標,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多項舉措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度,全州各縣市擼起袖子苦干實干加油干,在工作中主要呈現出以下亮點:
一、規劃建設方面,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
2016年項目,24個安置點共有19個安置點建在縣城或開發區,其余7個依托小城鎮和景區進行安置,在縣城或開發區集中安置人數占總人數的76%以上。2017年38個安置點有33個安置點在縣城,5個安置點在園區和集鎮。2018年16個安置點全部建在縣城。在移民小區建設過程中,堅持以房子好、地段好、環境好、服務好“四好”標準建移民小區,推動實現城鄉一體化。
二、后續發展方面,創新推進“六個全覆蓋”。
即:組織全覆蓋、就業全覆蓋、培訓全覆蓋、產業全覆蓋、幫扶全覆蓋、服務全覆蓋。其核心是以黨建帶群建,以黨員帶群眾,筑牢基層政權組織,關鍵是精準確定勞動力底數,創新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就業,全面消除零就業家庭,目的是全面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城市生活,適應城市文明,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確保搬得出、穩得住,短期能脫貧,長期能小康。
三、房屋建設方面,堅持苗侗民族特色。
將民族文化與搬遷安置深度融合,在房屋建設上體現苗侗民族特色,不僅實現物質層面“人”的轉移,也實現精神層面“文化”的轉移。
四、配套建設方面,打造出門“六有”模式。
堅持讓利于民的工作總方針,讓出最優質的城市資源,把最便利的城市生活設施和環境交給貧困搬遷群眾,讓搬遷群眾在最短時間融入城市生活,充分享受城市生活帶來的改變和福利。如,凱里市清江安置小區,離凱里大十字中心僅1公里,區位優勢明顯,是搬遷群眾的首選目的地,累計安置2016—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眾689戶3063人,實現“出門六有”的便利生活目標,即:出門有就業、出門有學上、出門有醫院、出門有公交、出門有公園、出門有商場,有效提升了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五、工作調度方面,創新開展智慧移民。
近年來,緊跟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浪潮,積極與中國電信合作,大膽創新,在全州建設“大數據+移民”工作平臺,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向科學化、精準化、高效化之路,開創了全省移民工作的先河,被省政府評為工作創新獎。
一是建立移民項目建設遠程監管調度平臺,全天候全時段全覆蓋對各個易地扶貧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施工建設情況進行遠程調度和監管,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二是積極開發移民服務管理系統,該系統分為基礎數據管理、工程項目管理、資金調度管理、后期扶持管理和數據分析管理等5大板塊,有效提升我們對移民群眾管理服務的科學化和精準化水平。
三是建設遠程視頻工作調度信息推送系統,利用該系統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隨時召開視頻會議或推送共享信息,進行遠程調度,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大幅減少行政成本。智慧移民被省政府評為工作創新獎,得到省州領導的高度肯定。
六、安置方式方面,首創跨行政區域搬遷。
2016年項目,全州跨行政區域搬遷到凱里市466人,2017年項目,在2016年項目探索的基礎,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大幅提升搬遷規模,跨行政區域搬遷到凱里市達12918人,2018年項目,繼續推進跨行政區別搬遷,全年從其他縣搬遷到凱里6135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