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施秉縣馬溪鄉王家坪村古茶樹園里,成片的古茶樹在微雨中越發顯得蒼翠。
王家坪村現完整保留有連片成規模的古茶樹400多畝,那滿山綠色的古茶樹,如碗口一般粗壯,從山腳鋪到山腰,再鋪到山頂。
“相傳,王家坪古茶樹是明朝時期駐扎在佛頂山的流官及其軍隊種植,距今已有600多年了。”一路上,村支書黃敏娓娓道來。
王家坪古茶樹生長在層巒疊嶂的群山中,原生態植被多樣性保存完好,土壤有機質豐富,高海拔、日照足、云霧濃、濕度大,形成一個良性的生長環境。
這些古茶樹吸大自然之靈氣,取萬物之精華,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茶葉的良好品質。古樹茶香氣高藏,古墨幽香,紅茶湯金黃明亮,入口甘甜,醇厚清爽,回味悠長,被稱為“長在云端上的茶中貴族”。
“王家坪古樹茶品質極佳,礦物質含量高,明清時代作為朝廷貢茶,每年上貢朝廷。”黃敏頗有些自豪地介紹,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朝廷設立倉庫收貯茶葉,當時上貢朝廷貢茶的五個布政司,這里是其中之一,僅次于浙江,名列第二。
來到王家坪百年古樹野茶園,茶樹遮陰蔽日,樹干上長滿綠油油的苔蘚,遍地針葉踩上去軟綿綿的,從葉隙間透來的風帶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王家坪村位于省級自然保護區佛頂山的山腳,全村共有313戶1191人。群山環抱中,仿古色的木質房屋錯落有致,木柵欄圍著院落,一串串紅燈籠隨風飄揚,一幅“水墨人家”的田園美景。
“我們這里一年四季都是綠的,綠的山、綠的樹、綠的茶。”黃敏告訴記者。他說,王家坪世代注重生態保護,原始植被保存完整,其間有羚羊、獼猴、大鯢、穿山甲、大靈貓等1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珙桐、柏樂樹、紅豆杉、銀杏、三尖杉等30余種國家三級以上保護樹種,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全村有林地面積28000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2%。
王家坪的古茶樹就生長在這樣一個美如人間仙境的自然環境里,蒼茫的古老茶山茶園里,常年云霧繚繞,只有在天氣晴朗之時,才能見到其廬山真面目。
“如今,王家坪沉睡了600多年的古樹茶迎來了發展春天。”在王家坪古樹茶特色加工廠,馬溪鄉副鄉長王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她告訴記者,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王家坪村立足生態優勢,采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引領當地群眾大力開發古樹茶。
2016年,該村共投資140余萬元,引進機械設備,修建了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特色加工廠,并注冊了“溪山臻選”佛頂山古樹茶品牌。
古茶樹發出嫩芽時,村民們便開始忙碌起來了。清晨到黃昏,漫山遍野隨處可見采茶村民的身影。參與采茶的農戶多達300多戶,不僅有王家坪村的村民,還有鄰近的九龍村村民。
“以前,我們這里清明前后只忙于種田種包谷,村里開發古樹茶后,我們上山采茶每天少說也有百把元收入,比種包谷劃算多了。”村婦女主任劉德英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目前,王家坪古樹茶開發剛起步,尚處于摸索階段。去年主要以禮品茶為主要銷售方式,行政企事業單位買單的占大多數。”談到銷售,黃敏顯得有些擔心。他希望王家坪的古樹茶產業,能引起上級部門的重視,在政策、資金、技術和銷售上,多給予傾斜和支持,讓百年古樹茶走出“深閨”,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產業。
談到發展和打算,黃敏信心滿滿:“我們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將古茶樹保護好管理好,不斷增加古樹茶產量,提高產品質量,主動建市場、跑市場、擠市場,促進銷售,增加村民收入。”
離開王家坪時,只見滿山是綠,滿山是花,滿山是茶……古茶樹歷經了春雨、夏風、秋霜、冬雪,與世無爭,安靜地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如今,王家坪的古茶樹已綻放出新葉,古樹茶的春天還會遠嗎?(李田清 吳國楨 劉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